分享更多
字体:

房地产调控须坚持不动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1: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志龙

  5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充斥诡异的信号:

  一些经济学家、房地产业内大佬纷纷跳将出来,为房价打气,大致的意思是,整体经济不景气,外围市场很低迷,在此危难之时“房价下跌很可怕,所以房地产调控可能要中止”。

  而有关楼市的“好消息”也扑面而来:有报告称,过去的红5月中,40个大中城市逾六成成交上升。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报告称,5月北京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01万元,比4月均价上涨3.8%。

  而一些财税收入锐减的地方政府,也忍不住打起了“微调”扶持楼市的擦边球,当然是以“引导合理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刚需的名义进行的。

  恍惚间,似乎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到头”、房价已经阶段性“见底”,投资者又可以入市抄底了。

  但笔者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房地产市场的实地考察发现,楼市成交确有反弹,不能寄望太高;复苏无动力,亦无从谈起。

  从5月份一些城市的成交活跃来看,有其合理的一面。本轮楼市调控两年多来,因观望压抑而被搁置的刚需确实有释放的现象。不少开发商也不再观望,迫于流动性的考虑,正抓紧降价出货。应该说,这是各方理性博弈的结果。

  但是,要知道,刚需难以拯救中国楼市过度泡沫化的危局,短期波动亦难言政策转向和市场转机。

  一个不容回避的残酷现实是,楼市把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裹挟其中。在长期畸形繁荣的市场中,高房价、高地价使得地方政府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实现。市场参与者的杠杆率比任何时候都长,在“强大的房地产势力”利益链条中,政府的力量、金融体系的力量、房屋持有人的力量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加大了市场的非理性亢奋,不断延缓拉长调整时间。但这些力量从根本上都难以阻止泡沫最终破灭的宿命。因为金融杠杆引发和堆积的泡沫终有天花板,当这一过程到达顶点后,去杠杆化的过程必然使得市场回落。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当然有衍生品的因素在里面推波助澜,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根本无力贷款买房的人被忽悠着去贷款买房,终至泡沫破裂。西班牙当前所遭遇的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其虚高房价的刺破。

  要再次提醒的是,无论是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楼市,还是现在僵持胶着的中国楼市,多数人都存在利益驱动下“永远繁荣”的一厢情愿思维,笔者认为这才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正如格林斯潘在《我们的新世界》一书中,回顾为什么政府不及时干预市场的疯狂时的回答:“选票对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采取措施打压资产价格,一定会导致自己的选票减少。因为它牵涉面太广了,几乎影响到所有的中产阶层,任何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的政策都‘不得人心’。美联储不想被人控告,是我们破坏了大家的投资计划——你们可以想象我在国会熬夜开听证会遭炮轰的情形……”

  格老的一席话说明,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中,决策者、监管者都可能有着太多自身利益而投鼠忌器,而市场参与者、投资者都有着太多的理由一味狂热。但那是十分危险的。

  总之,高房价依然是我们社会经济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主动脉血管上的一颗胶质瘤,需要调控毫无疑问,必须坚持不动摇;而房地产确实深度附着于中国的经济体系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此经济下滑不断呈现、需要“稳增长”的情境下,如何排除险状,还需要智慧和技巧。(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