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俄天然气合作破局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禾苗 金慧瑜

  [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林伯强认为,中俄天然气谈判一定会成功,但谈判一定会持续很久。“最终就是两边各退一步,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

  今年6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石化与俄罗斯西布尔控股达成协议——将设立合资企业,生产丁腈橡胶和异戊橡胶两个合作项目。而被外界一度猜测中俄双方可能会在该时间段签订相关天然气的协议,却未能实现。

  不过,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也并非渺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高层就称,未来双方可能会有其他合作模式,其中就包括参与中国境内天然气管网或修建地下储气库等方式。

  天然气前景仍被看好

  尽管我国已和中亚多国、缅甸、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进出口关系,但俄罗斯将仍然是中国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多数专家都看好中俄天然气的发展前景。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庞昌伟告诉记者,如果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数百亿立方米供应量敲定的话,那么俄罗斯对华供应的天然气,在2020年有望占我国天然气总供应量的10%。

  中俄两国未能敲定天然气供应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对于天然气定价存在不同意见(俄方想更高一些,但中方未接受)。

  而在一些专家看来,中俄始终未能在价格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双边谈判的排他性所致。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林伯强认为,中俄天然气谈判一定会成功,但谈判一定会持续很久。“最终就是两边各退一步,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而怎样能够在让步前创造出对双方都更有利的模式,是现阶段中俄天然气谈判的焦点。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高层就称,未来双方可能会有其他合作模式。一种方式是,中方开放境内天然气管网或修建地下储气库的股份,让俄方企业进入。另一种模式是,俄罗斯可将其上游的油气资源拿出来,引入中方合作伙伴。

  在这两种模式的背景下,俄罗斯可进行油气实物的补偿。“俄罗斯有的是资源,也不缺投资,他们需要技术谈判和合作方式的创新。” 庞昌伟说。

  不过无论是哪种合作模式,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中俄的项目参股比例该如何确定、俄罗斯在参股公司中是否需要参与经营、双方的分成模式、科研投入及科研成果专利该怎样分享与界定等等,都可能需要商讨。

  尽管亟待解决的问题众多,不少专家还是认为,最近提出的上下游一体化模式,就比之前单纯的购买模式减少了更多中方的风险。

  事实上,这种“你出资源,我出市场”的捆绑式做法已在石油领域有了先例。2007年3月,中石化、沙特阿美和埃克森·美孚等成立合资公司,扩大了福建泉州的炼油厂产能,并运营了福建省约750家加油站,福建许多高速公路沿线的加油站的汽柴油源头(即原油供应)都来自沙特。

  两条腿走路

  在目前我国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之时,国内天然气开发及向海外买气等“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基本确立且逐步成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一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据相关部门的资源评价,全国天然气的资源量约是56万亿立方米,而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渤海湾等9个盆地则有46万亿立方米的资源量,占82%。

  不过,尽管资源禀赋好,但全国天然气的资源探明率仅为11.3%,再加上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因而各界对国内天然气产量提升的要求也迫在眉睫。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周吉平在近日就表示,目前中国天然气的产量年均增长13%,2011年达到10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速则明显快于产量。

  而据IEA的预测,中国未来的天然气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消费量预计将是现在的一倍以上,达到2730亿立方米。

  摆在中石油面前的,除了要继续说服国家相关部门提高天然气价之外,还需要考虑多种渠道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

  2011年,占国内天然气产量75%左右的中石油,未能实现产量的大幅增长,其755亿立方米的总产量同比仅增4%。而2012年,中石油可能会将天然气产量同比提升5%左右,这一增幅仍显得过慢。2008年时,天然气产量的同比提升幅度高达18%。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波认为,像国家的“五年规划”一样,通常情况下中石油也会分阶段对天然气的未来产量进行规划,比如其在2005年完成了大约367亿立方米的产量,当时就预计2010年会达到700亿立方米。“从现状来看,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增长基本是按照5年前的规划在走,实际产量要比规划稍微高一些。其次,目前最值得期待的龙岗气田尚处于开发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增量贡献,而其他气田的增长又比较有限,因而会产生天然气产量看似青黄不接的状况。”

  另一位国内券商研究员则猜测,由于现在国内的天然气价并不高,所以短期内中石油可能也没动力来提高天然气产量。

  2007年11月,由于国内长期气价比较低,促使发改委将工业气体价格一次性地调整了35%左右,同时提高了车用天然气的价格。

  2010年5月底,政府再度宣布调整国产陆上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为0.23元/立方米。1年半后的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率先对广东及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试点。改革思路是采用“市场净回值”法定价,确定广东、广西两省(区)最高门站价格分别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而目前该种方式尚未在全国铺开。

  而“因气价偏低而无法快速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中石油的证实。

  不过,海外天然气的不断增加,对中石油气源增量的不足,则起到了重要的弥补作用。

  目前,我国已有西气东输二线(下称“西二线”)、西气东输三线(下称“西三线”)这两条线路,直接从中亚进口天然气。2009年,“西二线”西段建成投运,2010年上半年,西三线投建。未来三十年,我国通过天然气管道从中亚三国进口的天然气每年将达到80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此外,加之中缅天然气管道120亿立方米/年的输气能力,从中亚和中缅进口的天然气已占到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三分之一。

  而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前述专家也表示,引入海外管道气的方案有好几种:第一是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引入130亿立方米,并从该国的雅士拉尔和南尤拉屯再引入170亿立方米;而另一种方案是,除了土库曼斯坦之外,再于缅甸的若开海域、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乌里赫套、托尔金气田等引入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还有一套更高产量的方案(下称“供气高方案”)是,上述地区的引入后,俄罗斯也有望向中方供应数百亿立方米每年的天然气。因而,如果采用最后一种方案的话,2021年中国有望达到海外天然气的高峰引入期,届时规模可达到900亿立方米。

  而我国也在持续稳定地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十一五”期间,中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年均增速达到120%。2011年,我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LNG接近200亿立方米。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新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17座,接收能力达到6500万吨/年左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