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务院参事汤敏:以廉取胜的制造业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1:3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彬 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经济逼近二次探底的边缘,而各国政策制定者在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环境问题突出的时刻都在思考并寻找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悄然袭来,有观点认为,未来的时代,互联网与新能源以及新生产模式的结合是大势所趋。这种结合将再次改变时间和空间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种种局限,进而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重塑社会经济形态,成为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新动能。在200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与历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中国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甩开?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汤敏。

  

  记者:您是否同意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汤敏: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刚刚袭来还是早就到了,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任何一种生产工具如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十倍就会产生革命性的东西。原来的生产方式是马拉、牛犁,后来出现的蒸汽机提高了10倍以上的劳动生产率,于是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现集成电路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在这种形势下,技术革新的速度也更快。另外,由于“3D打印机”的发明,使制造业产生了更加革命性的变化。

  记者:您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和经济背景是什么?

  汤敏: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的不断革新,并且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这轮的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巨大需求。因为一次大的危机之后往往是因为技术革命才能让社会产生新的需求,最后走出危机,社会也因此有了新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新型工业和新型技术才发展的越快,所有的资本、所有的人力都集中到这上面去,一些关键技术才有可能取得突破。如果说目前面临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话,那么它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发展的速度更快。

  记者:就像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使用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有人说此次工业革命主要基于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有人说是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革新,您认为,这次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汤敏:近年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高技术合成材料如碳纤维、石墨烯、纳米等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我认为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生物技术、纳米产业等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革新,这些方面整体上构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而这种数字化制造最具标志性的新生产工具是刚才所说的“3D打印机”,它又称为“堆砌加工机”。它像打印机一样,一层层地把新型合成材料直接“印”出,或说是“堆砌”出一个产品来。这种模式将会取代传统的车、钳、铇、铣,颠覆性地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据说,波音公司的飞机中有2万多个零件就是通过这项技术生产出来的。它无需用传统的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只要通过电脑给出一个设计,“3D打印机”就可以按照指令“印”出产品来,成本还不高。这一革命将使生产走出大批量制造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地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

  如此说来,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会不断地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

  记者:新工业革命浪潮将对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际分工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汤敏:新工业革命的上述两大特点都会使传统的,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把“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内包”回发达国家的企业,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

  记者:有观点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是这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大受害者,您对此怎么看?

  汤敏:实际上,在短期内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会对我国造成太大冲击,但是我们如果不去关注、追逐和竞争的话,就有可能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甩开。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彩电都是中国生产的,人家突然采用了LED技术,中国的彩电制造业一下子被甩开了。现在奋力追赶了好多年,但是有些技术与日韩国家还是有差距。现代社会可以说技术瞬息万变,与时俱进和创新也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还没达到全靠自主创新的水平,但是正因为如此,才更要紧跟世界潮流。

  十八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GDP稳居世界第一。闭关锁国的中国那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被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1840年后才感到被甩的痛苦。1913年,以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落在后面的中国,上百年就不断地挨打,差点被开除球籍。

  目前,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而在新兴的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记者: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顺应这股新的浪潮而不至于被甩在后面?

  汤敏:除了需要不断地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之外,我认为以下几个关键点至关重要。

  首先是要抓教育。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当前的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真的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当务之急是,如何才能改造出一批、创建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来。我们有一批人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最新机制与技术手段,以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模式、更快的速度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出好的教育环境来。 

  第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创新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目前各地都提出了要建立创新型社会。然而,没有创业的创新是无本之木,只能是多几篇论文,多几个科技成果奖而已。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业环境还较差。从对青年人的普及创业教育、国家政策对创业的支持,到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都很不够。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以及高科技企业上市这些支持创业的产业链,在我国只能说是刚刚形成,还远未成气候。创业板的开通给了创业者们很大的希望。可是运作几年后出现的大量问题,又使投资者与被投资者都望而却步。鼓励更多的人去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是政府角色的变化。在新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政府要及时转变角色,否则可能会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在工业革命中企业将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大批传统的企业、传统的行业要被淘汰,而政府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去保护现有的产业和公司。政府会向旧工厂提供补贴,竭力挽回濒临死亡的传统行业。在我国,政府特别有可能会去帮助那些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落后国有企业和近期内能提供很多税收的旧行业,结果反而是人为地阻碍了企业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正好与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相悖。对于新兴行业,政府习惯于直接选择赢家,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他们认为是好的新技术。但是,在以个性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新市场中,政府的运营机制很难适应瞬息多变的技术与市场。在新工业革命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新角色,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大课题。

  四是创新机制的形成。在我国,很多的政府投入到最后都会变成国企和大企业收益,因为政府的运作总体上关注大企业,但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创新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即便是苹果和微软也存在从小企业买一些创新技术的现象。美国社会分工明确,有一大批小企业从事着各种技术的创新工作,包括“3D打印机”,都是发端于小企业,后被大企业所吸收。而我国缺乏这种创新机制,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应该关注小企业的创新,形成小企业创新的氛围。实际上,并不是产生GDP了才是创新,并不是把大量资金投于国企的研发才叫创新,有些教授拿着科研经费,在SSCI上发表篇论文就被看做科研项目的完成,但是它可能并未真正的转变成生产力。

  新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产业革命

  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最近,国外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断正在受到中国各方面的关注。专家和学者表示,从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历程看,目前人类已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者相关的产业革命。全球正面临第四次科技革命,而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一场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相融合的科技革命将引领新一场产业革命。

  人类已经历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有关专家表示,在最近的200年中,全球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并引发了相应的三次产业革命,影响甚至决定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其产生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其产生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其产生条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与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与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征是,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其特征是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其特征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革命

  专家和学者们表示,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产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八十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促使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继英国之后,法、德、美等国也于十九世纪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之最后战胜封建制度而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使世界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先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向全世界的扩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耕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

  第三次产业革命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工作,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

  第四次科技革命牵引2050年前的世界

  记者调查中国科学院、社科院等机构近20位专家和学者,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一次科技革命终将对2050年前的全球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首先,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同时,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本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将呈现更多的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未来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类单一技术,而应该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

  国内专家和学者的一个共识是,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交叉和融合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