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维阳:从“最严”高考说开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8:11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 韩维阳

  备受世人瞩目的高考结束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的监考被冠以“史上最严”,而这“最严”的依据,则源于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大了对作弊者的惩处力度。从各地传出的高考首日无作弊的新闻来看,“最严”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了解,新办法细化了考试违规行为的划定: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即便没用也将被认定为作弊;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用细化的规定,界定清楚了一些容易带来争议的模糊地带,在认定作弊的标准上,没给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留有企图的空间。

  而“最严”的体现,则莫过于对作弊者的处理力度:针对作弊情节特别严重者,除取消高考成绩外,最高可被暂停3年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就法律、法规本身而言,通俗地讲如同社会运转过程中的游戏规则,通过对每个社会成员行为的限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的机会平等。在宽与严之间,体现出对社会诚信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法规本身的“最严”之外,各地在落实这部法规上也是体现出“最严”,许多地方在新办法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更严格规定,如摄像头360度监控,手机手表禁入考场,水杯笔袋必须透明,一些地方规定考生只能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裸考”等等,并采取移动监测车时时检测、考场内放置电子信号屏蔽仪等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这些地方制定的规定和推出的举措,如同为这部“最严”的法规安上了腿,使之步伐坚定、落地有声,收到实效。

  这里也有必要看下作弊者的心态,可以说,大多是侥幸的心理出来作祟,千方百计地牟取不当的利益。古往今来,考场作弊,已是见怪不怪。而作弊者并不是无所顾忌的,首先是怕被捉住,其次还要掂量作弊“失手”的后果。在威严、缜密的法规和行之有效的监督面前,看到作弊无机可乘,想到被捉后果严重,相信定会有相当部分的投机者,其投机取巧的阴暗心理被吓阻,直至放弃不轨的企图。

  织密法网,让作奸犯科者付出足以感到疼痛的成本,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同时还有助于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客观地说,法律、法规仅仅是一张网,若要让法律法规发挥出强大的震慑作用,执网之手更是关键。实践证明,严格执法才是取得成效的保障。现实生活中,考场作弊,仅仅是众多作弊种类中的一种。在经济社会运行中,诸如制假贩假等作弊现象仍远远没有禁绝,食品药品以次充好的事件依然频频曝光。要让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作弊者受到严惩,迫使有违法动机的不良分子改弦更张,不敢、不能、没机会也不愿意再去赚黑心钱,营造出一个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人们或许可以从“史上最严”的高考中获取一些启示。《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