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商圈将来“有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12:59 来源: 新闻晚报记者 崔烨 制图 任萍
曾经,徐家汇美罗城所在的位置有一座徐汇剧场,后因配合地铁建设而拆迁;未来,美罗城内又将出现一个“星剧场”,上演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经典剧目……这是昨天下午,在由美罗大厦、美罗城主办,农业银行徐汇支行、《新闻晚报》协办的“2012上海商业与文化发展论坛”透露出的“还一个剧场给市民”的讯息。多位重量级经济、文化名人对于商业与文化发展有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楼宇文化推动商圈经济
“2012上海商业与文化发展论坛”召开的经济背景恰逢实体经济运行探底,消费紧缩。 “商业竞争激烈,令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徐家汇商圈先发效应优势殆尽,又缺少新的物理空间。 ”上海汇美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美罗城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何将商业与文化结合成为美罗城发展突破瓶颈的关键。
“楼宇文化促进了楼宇的发展,吸引国际品牌公司入驻、实现商业提升。”据悉,美罗大厦去年税收超6亿元,但在推动徐家汇商圈商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商业同质化等困扰。美罗城前年打造的五番街以日系品牌为主导,这两年经营实现快速成长,还成为了徐汇旅游新八景。 “我们很早就形成了一个规范性的对美罗大厦的管理的指导思想——‘发展楼宇文化,促进楼宇经济’。 ”徐春华介绍,一是考虑美罗大厦本身的经济发展,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对社会作出贡献,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做出贡献,楼宇经济在区域经济中体现了它的独特的作用。
据悉,1997年,当时的汇美还是一个新生的企业,但已完全是按照一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的企业,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写字楼运作模式。美罗大厦的首家租户是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 “埃克森美孚”,他们是从别的写字楼搬过来的,这一住就住到了现在,美孚的写字楼也从700平米左右扩到了如今的10000平米。到1998年金融危机时,美罗大厦的出租率就已达到了50%至60%,当时的客户定位以欧美的品牌企业为主,继埃克森美孚入住后,微软也进来,然后百胜餐饮、友邦保险也随之进驻,这样美国四大巨头的入驻为美罗大厦的定位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徐春华认为,要把美罗大厦建设成一个品牌企业,首先租户就是一个品牌。引入国际化标准物业管理的美罗大厦早在2000年就是建筑部的示范大厦,在打造楼宇文化上,美罗大厦致力为白领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其提供的配套服务包括与上海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互还;建立妈妈哺乳室;白领员工运动会等等……
徐春华也尝到楼宇经济综合效应带来的“甜头”,据悉,此次赖声川与美罗城合作,肯德基就是“媒人”:同为台商、又入驻在美罗大厦的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为双方牵的线。
剧院进商场拿下两个“第一”
在徐家汇美罗城旧址上曾经风光了34年的徐汇剧场如今又“君再来”,只是以一种更为时尚、年轻的面貌“华丽转身”——记者昨天从美罗城获悉,这个年轻、时尚、潮流的商场将与赖声川全面合作,美罗城5楼所在地将改造成为拥有800个座位的精品剧场“星剧场”,作为赖声川在大陆演出的主场。这是赖声川领衔的表演工作坊在大陆的首个驻场演出地,也是本市商场首次引入剧场而打造的全新商业文化模式。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它有多少座剧院就看得出来,比如伦敦,最让人满意的一点就是各大地铁站和市中心街头几乎到处有售票点。在这样的理想中,虽然已经有了舒适堡、有了五番街的美罗城并不满足,投资一个剧院比建个电影院贵多了,但美罗城还是坚决地引入了。
本次论坛上,美罗城将与名导赖声川“金声玉振”正式发布合作项目----在美罗城打造 “星剧场”,由赖声川领衔的表演工作坊驻场演出。 “星剧场”占地约2000平方米,计划于2013年初开建,明年10月可正式对外营业。容纳800人左右的剧场,除了有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精典剧目演出外,也将接受海内外优秀演出团体表演,提升徐家汇商圈的“文化”含金量
“早成熟商圈导入800座位的剧院难度之大难以想像,赖声川剧院之前,曾经有徐汇剧场,后因配套地铁建设拆迁,现在可以说还了一个剧院给观众,原了一个剧场梦。 ”徐春华透露,“星剧场”创下两个第一—剧院导入商场是第一,名导赖声川与商场合作也是首次。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
钱买不到创意
在两位经济学家强势的观点下,名导赖声川的观点显得有点 “小众”,他表示,“‘文化创意产业’,这是近年来最火的六个字,但是大家却可能更重视后面的两个字。 ”但他认为,如果上游没有建好,哪来下游的利润?
赖声川认为,如果在创意之出,先想着如何通过尚未出炉的作品去赢得市场,往往出不来真正的好作品。
赖声川回顾,1985年,他的“那一夜,我们一起说相声”,原本的理想是有100个观众来观摩就可以了,结果却是在700个人的剧场观众爆满,录音磁带正版在台湾地区热卖100万张,这还是没有计入盗版数量的。
“文化创意投资到底能做什么?钱无法解决所有的事情,买不到创意,不能先想市场,再想素材。 ”赖声川还坚持,“不纯的愿望和动机会影响作品的命运。 ”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阳: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强势
品牌到底给商业企业带来什么?在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阳看来,品牌传递的是三大特制——品质、性格和信仰。 “比如德国某品牌的家具会在几十年后仍提醒客户该换钉子了;星巴克卖得是一种体验,打造出城市客厅的效果;最典型的是LV,把包做城蛇皮袋,消费者却反而怀疑自己的审美观……”
不过,余明阳也看到,中国文化将随着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势。现在老外学中文、练毛笔字的越来越多,但他也提醒,网络时代会把辛苦经营的品牌一夜间崩盘。对于中国的商家来说,打造品质贵在长期坚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
欲望消费其实很“低碳”
昨天下午,在“经济形势与品牌文化”的主题演讲中,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感慨:“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功夫熊猫’却是美国的。 ”
在他看来,让未来的消费引领今天的产业布局,是打造地标产业的制胜关键。 “上海中环线以内已经没有烟囱了,让这个城市去经营什么? ”王德培认为,人类的精神享受是最低炭、最环保的,所以商家如何去生产人的欲望,通过未来的思想来布局今天的产业是商业与文化和谐共生的突破点。上海要发展第三产业,有文化价值的商圈经济最为低碳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