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细解“平安将往何处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01:20 来源: 一财网在完成对深发展的收购,以及深发展、平安银行“两行”合并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足鼎立”框架渐成。在“变大变全变强”之后,平安集团“将往哪里去”的问题开始越来越被关注。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日前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详细解析了旗下保险、银行、证券、信托、基金、资产管理等各大业务平台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策略指引下的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
“银行梦”已圆
第一财经日报:平安从图谋进入银行业到现在,又经过了快10年的时间,收购深发展、两行合并等事宜也进入了收官阶段。作为这个过程的亲历者,你认为,平安为何如此执着地要收购一家银行呢?
任汇川: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有后发优势,虽然我们的行业分工没有美国那么细和专业,但我们参考了国外很多经验和教训,从一开始就对三个行业进行分业监管,监管机构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和规定。所以平安的策略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集团控股、整体上市,就是为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客户能够得到一个最方便的综合金融服务。
应该来说,监管机构能够批准平安成为深发展的控股股东,是对平安的信任。深发展是一家全国性银行,它和我们的战略规划是相吻合的。在我们的规划里,银行这个平台应该成为综合金融战略中的“货架”和“收银台”,同时它能提供很多最基础的服务,比如说存贷款、结算等服务。而保险平台则可以给综合金融战略提供渠道、客户等,现在我们有7000万个人和200多万公司的保险客户群,这个客户群数量比目前的深发展要多很多。
现在中国的金融资产有120万亿元左右,其中银行的金融资产占到93%;保险是6万亿元左右,占到5%左右;证券业是占到2%。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银行脱媒的过程。这就需要更多的这种包括融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来架起资金和实体经济间的桥梁。
日报:在你们的想法中,是希望银行带来更多的直接利润,还是希望银行能在综合金融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任汇川:银行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准入的行业,它也需要很专业的经营团队来经营,平安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从海内外聘请了国际国内一流的银行家。另外,在IT系统,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我们也从海内外,包括我们的股东那里,比如汇丰,得到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学习到了很多。所以,应该说,进入银行业,我们奉行的原则是“用专业的人、专业的经验去做专业的事情”。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最后能够修成正果,也算是一个很大的欣慰。
我们更希望的是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规划产品线到底提供多少产品,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包括建什么样的机构网络和非现场的服务手段,比如说网络、电话等形式。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会形成利润表。按照我们内部的规划,希望在五年之内,保险和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能够各占50%,现在的情况是保险业的利润占到65%左右;再过十年左右,希望保险、银行和投资能够各占三分之一。
风险控制和创新并不矛盾
日报:最近,监管部门对于券商创新业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度,平安方面对此的态度和看法是怎样的?
任汇川:监管部门一系列的新举措、信息、态度让我们觉得都非常到位,我们前期做了很多转变和改革,也是符合这个方向的。比如说,我们要求提高上市保荐项目的质量、防止恶性炒作、伴随企业生命周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等,这些都和监管部门的方向是一致的。
风险控制和创新之间并不矛盾。国内银行业正在研究“巴塞尔协议Ⅲ”,最近保监会也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和投资人的利益,让金融行业能够更稳健地运行,对资本的要求、对风险控制的要求,这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就像大家都关注到的,证监会最近频繁释放一些积极信号,来鼓励产品创新,这种产品创新是可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也可以推动中国的资本市场向更多的、有效的、增长率高的、有希望的实体经济输入。
日报:在尽可能快的业务发展速度和尽可能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之间似乎存有矛盾。作为平安集团来说,旗下各子公司业务的年增长率均高于行业平均,如何在发展速度和风控之间寻求平衡点?
任汇川:我想一个人在买车的时候,不会想要只有发动机,或者只有刹车的汽车,大家肯定会选两样都要有的车。其实,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主要是面向中国的个人客户群和企业客户群,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所以,其实不论对个人客户群,还是企业客户群来讲,都是需要发动机、制动系统和驾驶环境的。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并非是在短时间里才做起来的,在过去的17年里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比如,去年的车险保费中有51%是来自平安寿险营销员和电话销售渠道;又比如,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去年里,有43%左右是来自于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渠道。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但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便捷的、一体式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但对于整个金融业而言,风险都必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是一个经营资产定价、经营服务、经营产品这样一个行业。只不过是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的特征不同,即银行更看重的是风险,投资银行看重的是创造性,保险兼具了冷静的专业和进取的销售、服务这两类特性。具体来说,保险的模型是非常冷静专业的,而保险的销售却又是比较进取的。
每个行业有它的专业特性,平安也非常尊重这种特性,因为只有尊重乃至敬畏这个行业的行业特征,才可能把这个行业做得最好。总结来讲的话,我们是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但是在不同专业之间,企业经营又有它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好企业都具备着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这恰好是平安从小到大,从地方到全国的这样一个经历中最核心的一个成分要素。
日报:平安证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全行业中表现抢眼,但也集中发生了一些高官出走等为外界关注的事情,集团将如何增强这一重要子公司的实力?
任汇川:在打造综合金融的过程中,每个子公司都奉行一个信条,那就是“综合金融框架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个品牌。其实,一个公司最不容易被复制的,就是它的体制和机制,这也是一个公司能否常青的关键。平安在之前被称为“保险业的黄埔军校”,他为保险业贡献过很多人才,这其实是对平安人才培养机制的认可。平安在过去并不是人才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但是业务增长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是很强大的。所以我想,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个平台和机制,那么业务的发展应该是不会受很大的影响。
具体到平安证券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其实还是具有该领域的一些特征的。比如说像投行这个领域,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做法,一是属于“小作坊式”的,采取小团队、合伙人制等形式,它在一个公司的品牌之下,用个人的这种能力完成一个项目,那么个人就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与此同时,它的利益分成、风险控制机制都是有所不同的,而公司可能承担了比较大的风险。
第二种做法,就是要打造一个平台。在过去的时间里,平安证券的投行业务发展相当快,那么随着它的壮大,我们希望把投行业务做成一个长期可持续为我们的投资者负责,这既包括平安的投资者,也包括我们保荐企业的投资者。因而我们加强了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了对所做项目品质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改变了一些包括像奖金递延发放这样的考核机制,就是为了能够伴随客户的企业生命周期,长期对投资者负责。
事实上,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平安的综合金融,给证券的客户提供证券以外的产品,包括银行融资、帮企业做资产证券化等服务,还有就是输出管理。比如说,平安信托的PE项目已经有好几十家了,那么除了输出资本之外,我们还可以给企业输出我们的管理经验。
综合金融战略将持续
日报:从目前国际同行的情况来看,很多原本走集团化经营道路的大型金融企业,例如花旗、安联等公司,都将自己一些保险或银行业务剥离了出去,让自己变得更加“纯粹”。平安集团为什么始终坚定地认为“综合金融”一定是走得通的?
任汇川: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短板”原理,决定一桶水的容积肯定是最短的那块板。平安的每一条产品线,我们都要求它先做到行业最佳,或者是标杆,也就是说,先做出品牌和专业化经营,然后才是综合金融。
“标杆”的含义是收入、利润能够领先,同时管理能够成为典范,能够对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在服务、管理上领先整个行业,甚至能对行业创造一些创新的或者是优秀的典范,那在此基础之上,再形成协同效应。所以我们的“综合金融”战略其实是分两个阶段的,首先是要求每个子公司都要做到最好,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否则这个子公司就有可能被集团减少资源,甚至进行一些改造。
谈到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有些内容是可以商榷的。这些金融企业的确是把一部分的业务,如保险业务给剥离掉了,但这并不是说,它们不给客户提供保险业务了,而是说,它们希望能够给客户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保险业务选择。所以我们提出“专业让生活更简单”,其实,这口号是面对客户的。我们内部有两种策略,一种叫做“打鱼”策略,就是自己生产产品给我们的客户;第二种策略叫“买鱼”策略,就是说,有些产品可能很好,但我们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那我们就借鉴别人的经验。所以这一阶段的“综合金融”战略,应该说,更多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规划、考虑的。目前的互联网技术,能够给我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手段,也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可能性。
日报:在平安现在的框架中,保险业务已经实现了领先,银行业务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差距更大,那么如何提升这两个领域的实力?
任汇川:作为综合金融战略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提出“一体双翼”的概念,“一体”是指我们的主业要超市场速度发展;“双翼”是指用“综合金融”和“现代科技”来引领我们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所以,保险业务依然是平安最基础的业务和重点,我们也会要求保险业务能够成为行业的标杆和典范。
我们还关注整体价值和市场地位。对于银行和投资业务来说,确实在我们内部有着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把保险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推荐给我们的银行,让我们的银行通过综合金融,比一般的同业获得更快增长,那么资产管理业务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客户的推荐和介绍,应用科技来引领综合金融服务,让客户能够更快速得到包括银行、信托、基金、证券等多产品的服务。比如平安信托的客户增长渠道是来自于平安寿险的营销员,营销员推荐的客户成为平安信托的客户,这个占比已经很高了,而且还在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