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标欧美商学院促校友捐赠 捐赠体系为商学院竞争加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01:3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静颖

  [ 在海外顶尖的商学院里,其捐赠收入往往占据了商学院总收入的一半,成为了比拼商学院间竞争实力的风向标,但在国内这种商学院的捐赠理念尚未成形 ]

  在一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称“中欧”)校友企业中天集团向中欧捐赠教席的仪式上,中欧中方院长朱晓明教授、欧方院长佩德罗·雷诺(Pedro Nueno)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教授与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共同出席了捐赠仪式——随着这家商学院的发展壮大,四位院长悉数出席某个活动十分少见。

  仪式上,中天集团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在中欧设立一个新的教席,这是中欧接受的第5个中资企业教席捐赠,在此之前宝钢、中联重科、中坤集团等企业均向中欧捐赠了教席。

  据统计,目前中欧已接受了15个教席的捐赠,而相关人士却说:“这仍然仅仅是一个起步。”

  一般而言,捐赠、教学、出版构成了商学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海外顶尖的商学院里,其捐赠收入往往占据了商学院总收入的一半,成为了比拼商学院间竞争实力的风向标,但在国内这种商学院的捐赠理念尚未成形。

  中欧的打算

  捐赠教席是享誉最高、合作最深的一种商学院赞助形式。通过捐赠教席,赞助伙伴可以与商学院密切合作,积极推动有关跨国企业在华经营及其他各种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中欧捐赠教席赞助伙伴不但为教席的设立提供资金,还将在确立甄选标准、吸引优秀学者方面予以积极指导等。目前,中欧教席捐赠基金的起赠额度为100万欧元或1000万元人民币。

  一般而言,商学院会请一些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非常杰出的教授来担任教席教授,而获得某个领域的教席,不仅是一种荣誉,更表明了这位教授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和突出贡献。

  中欧院长助理兼中欧基金会秘书长葛俊告诉记者,中欧教授委员会会讨论甄选合适的教授人选,但同时,这个教席教授的最终确定也会尊重捐赠者的意愿。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就在仪式上指出,此次通过捐赠设立教席,希望最终确定的这个教席的教授能对民企及民营经济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另据葛俊介绍,目前中欧获得的捐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明确指定用途,比如以捐赠者命名的教席、奖学金、研究中心以及建筑物冠名,另一种则是作为永存持续发展基金,放入一个大的资金池,通过市场方式操作进行保值投资。

  他指出,目前中欧基金会的大部分资金均有明确的指定用途,大部分用于固定投资,比如帮助发展潜在师资,作为课题研究启动资金。

  但做一个永存持续发展基金才是中欧最大的目标。“这个基金今年年底可以达到5000万元~6000万元的规模,明年大约可以有接近1亿元的规模。”葛俊预估。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约翰·奎尔奇将在这其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从哈佛商学院到伦敦商学院再转战到中欧,长期致力于推动商学院捐赠理念的约翰·奎尔奇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在加入中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除了为中欧招揽最出色的教授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致力于通过向校友募集资金,推动捐赠理念在中欧的根植。

  去年已有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蔡明泼创立的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黄怒波的中坤集团分别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在中欧设立教席,这显然已经让约翰·奎尔奇看到了“苗头”。“中国很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已意识到商学院的需求,他们更关注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捐赠希望留住优秀师资为提升学术机构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比肩顶尖商学院

  约翰·奎尔奇告诉记者,在美国个人及企业捐赠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长期存在,而顶尖商学院的打造背后往往需要大量年度捐赠和收益来支撑。“任何一个顶级商学院或是大学,创意创新往往取决于教授的质量,对于学校教席的捐赠不仅是对师资的一种认可,更是可以让学校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他指出。

  在欧美,学校一般用赞助的教席资金来资助教师的科研,支付管理助理研究人员的聘请,以及与科研相关的所有成本。

  “优良的师资对商学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商学院有充沛现金流支撑的基础上,才会有能力去投资于教授的研究,才可以聘用更多优秀的教授,让每个教授都能获得更多的时间用于创新、思考,并去做实践研究,从而跻身全球顶尖商学院的行列。”约翰·奎尔奇强调。

  据他介绍,一般在国外拥有成熟捐赠体系的商学院都会有详细的捐赠项目和捐赠说明,让捐赠者清楚地看到捐赠资金的用途。

  “捐赠其实也是企业帮助学校利用市场方式竞争,配置最优资源的一种方式。”葛俊补充道,“如何办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如何让企业发挥正面作用,引进企业捐赠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对教授的选聘发展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另一方面,企业家校友愿意捐赠往往也是与自己在求学时获得的知识以及教授对其的启发密切相关。“企业家往往通过商学院的学习给自己的成长带去了帮助,促使他会自发地愿意把自己的成就反馈给学校,并支持教育的发展。”约翰·奎尔奇指出。

  蔡明泼就曾坦言,中欧提供了助其成功的平台,正是在中欧求学过程中他酝酿了事业的转型,之后即创办了凯辉基金。“认可学校的发展,愿意与学校共同发展是这些校友主动捐赠的最大动因。”葛俊说,“中欧与校友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让校友、企业成为中欧大社区的一员,支持关注并监督中欧的发展,才有可能创造一种共赢互利的关系。”

  但约翰·奎尔奇也坦言,目前中欧与国内其他高等学府的情况类似,年度捐赠尚处于一个早期发展阶段,而这种文化意识需要在未来5年慢慢渗透。“中欧刚启动了2012年年度基金,这只是接下来一系列捐赠的开始,我希望今年校友的参与率可以达到25%~50%。”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