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冲在新三板前沿:苏州园区企业孵化进入常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01:3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彭洁云 赵星巍

  2012年6月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人气聚集。科技型企业主、PE投资经理、券商投行人士、银行人士正忙碌地互换名片、寒暄交流中。随后,一场名为“领军秀”的企业融资路演就要上演,他们中的多数,都是嗅到了“新三板”的投资机会而特意赶来。

  上或者不上

  不同企业一样的发展渴求

  “今天一共来了30多家机构,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北京和深圳也有人士专程赶过来。”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何葭介绍,这个每周常规性的企业路演自2011年10月起已经举办了25期,每期挑选不同行业的3至4家科技型企业,15分钟项目阐述、15分钟提问交流。在此次的生物医药专场上,路演的三家企业中就有两家都已在筹备“新三板”。

  “我在过去四五年接触的投资人都没有今天一天多。”刚做完融资项目陈述和问答的苏州吉玛基因董事长张佩琢显得有些兴奋。虽然这家主要从事分子诊断的生物企业在收入规模方面还被张佩琢认为“不值一提”,但在2011年初就已积极完成股改的苏州吉玛基因,冲刺“新三板”的目标丝毫未受到其间政策反复的影响。

  “说实话我们一直受到各种声音的困扰。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相信管理层不会忽悠企业,不会出台一些政策,把本来冲在前面的企业,最后逼到死角。”张佩琢同时表示,企业对于“新三板”本来的出发点和期望值就跟别人不一样,更多觉得“新三板”是规范企业运行的一种途径,反倒对于融资没有很高的期望值。

  据了解,苏州吉玛基因在刚进驻园区时获得中新投资650万元的融资,另外与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机构合作密切,获得的贷款额度达到2500多万元。

  “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踩进来了,你们的胆子可以大一点。”在当天的路演上,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王觉民这样对企业表态。

  “‘新三板’企业培育,对企业发展起到不少积极作用,即使还没挂牌也已经很值得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副局长许文清解释称,现在银行比较关注想上“新三板”的企业,他们觉得这些企业经过了券商的认可,进行了股改,经营也比较规范,所以对银行来说,它们也是优质客户。原来不给贷款的,现在都放心大胆地给它们贷了。

  苏州吉玛基因在还没有盈利的时候,早早地就做好了股改。而财务质地相对更好的苏州聚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哲军则一直都持观望态度,直到今年年初,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计划上“新三板”这一决议,他本人投的仍是反对票。

  聚宜科技主要研发经营纳米新材料,去年销售额为1200万元,今年预计大概在3000万元,已经实现盈利。目前公司已经和券商签订了协议,即将进行股改。

  “一开始我们知道‘新三板’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特别看好,也并不是很想参与,主要因为创业板中一些我自己了解的企业,并没有先进技术,发行市盈率却能轻易达到百倍,让我觉得很疯狂和不可思议,便对国内这样的事物有些敬而远之。”黄哲军坦言。

  “‘新三板’的事情,我们今年会参与,并且积极地参与。”但在做过多方了解之后,黄哲军的想法有所改变。他表示,自己看重“新三板”能实现的公平交易,是由市场和运动员说了算。同时他也希望能利用“新三板”的平台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让所有管理层跟着公司一起成长。

  “融资我一点都不关心,中国的投资机构遍地都是,只要你是个稍微好一点的企业,有点特色的东西,它们都能找到你。”黄哲军指出。

  “‘新三板’提供的融资功能是‘渔’,相当于企业有了‘渔网’,能够高效地融资;当然不挂牌上市也能融资,就是‘手抓’,效率低点。”今年3月,西部证券代办股份业务部总经理程晓明在给苏州园区企业解读“新三板”最新政策时表示。

  跟还是不跟

  PE投行积极应对博未来

  尽管上述两家企业都号称自己“不差钱”,上“新三板”只是锦上添花。但许文清仍表示,融资问题还是大部分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轻资产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债权融资难以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企业登陆‘新三板’,希望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短期融资可以通过债权融资解决,而长期融资及战略性投资需要股权融资支持。同时,通过‘新三板’的宣传效应,企业也希望扩大市场,参与产业链资源上的整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许文清表示。

  着力培育、推进园区企业冲刺“新三板”,是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一项中长期重要工作。而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许文清的切身体会是,除了企业的迫切更甚从前外,越来越多的PE/VC投资机构也愿意接触这些公司,并且给予它们较高的认可度。

  “现在投资机构的资金链都比较紧张,投资阶段都在往前端移,Pre-IPO已经很难做了,有意上‘新三板’的企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当天的路演现场,江苏一家PE机构的高级投资经理的表态颇具代表性。

  在会场上也不乏投行的身影,即使对券商来说,目前这个仍处于“赔本赚吆喝”阶段的买卖,它们也不愿放过任何机会。

  “我觉得券商没有把它看成‘鸡肋’,而是看成一个长期业务,甚至一些大券商都放低身段主动来找我们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的严明华在对企业的服务中接触了大量的投行,他感慨道,券商越发看重这个被定义成“童养媳”的工作,也是为了博将来的预期。

  国泰君安证券江苏的一位投行人士几乎每周都来“领军秀”路演寻找项目,他向记者透露,公司总部刚作出决定,旗下直投公司将会拨1个亿的资金主要投向场外市场挂牌企业。

  “我们还是希望政策尽快出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特别是等到第一波挂牌之后,示范效应就更好了,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做。我们现在是在推着企业走,就和创业板初期一样,等到第一波成功之后,财富效应一来就不需要我们再推了。”已经从事五年“新三板”企业推进工作的许文清急盼“新三板”扩容的开闸。

  即使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他也不讳言在培育企业筹备“新三板”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有三方面工作仍需继续改善。一是中小企业过于热衷IPO,不愿意尝试登陆“新三板”,减缓了企业发展速度。二是投资机构对“新三板”认识不足,作为企业股东的投资机构阻碍企业启动“新三板”计划,认为“新三板”融资能力差,将影响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率。三是相关企业股权相对集中,股东惜售心理强,绝大部分股份集中在创始人手上,影响了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和战略资本的引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