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铜储备计划酝酿出台 融资铜再次升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1:18 来源: 中国经营报方辉
6月11日,中国将考虑对部分重要资源产品(如铜、稀土等)实行收储政策,并对部分稀有金属采取类似稀土管理办法措施的消息在有色金属行业内疯传。
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沪铜一反连日暴跌走势,当日其主力合约1209跳空高开至收盘上涨1320点,收于每吨54350元。
《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从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人士了解到,国家近期并没有收储铜的计划。
同时记者还获悉,有关铜的储备机制建设已经开始筹备,预计未来会和稀土一样建立固定的收储机制,且未来铜收储时,其收储价格和数量都将以保密的方式进行。
“铜收储计划尚在制定中,并非近期就要执行,今后的收储将偏重国家经济安全,同时注重市场价格的调节功能。但铜收储具体的操作流程与数据都将会保密。” 工信部原材料司的相关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关于铜收储的消息显示管理部门对国内经济走势的担忧,目前仍处于高位的铜价显然并没有反映出铜市场的真实需求,今年下半年铜价仍将继续走低。
储备时机待定
“储备机制正在研究,不表示马上就要实施。既然是国家储备,就不单单是为了调节市场,更是为国家经济安全考虑,相信以后采取这样的储备措施出台会是常态。”6月12日,上述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铜收储的推出时机,会依据铜价和经济环境的走势而定。
“市场对储备铜或铝一直有争议。相对铝来说,铜的价格波动更大,且工业应用范围广,它一直充当着基本金属原材料风向标的作用。所以维持铜价的稳定,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影响,远远比储备铝更具战略意义。”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员表示。
对于是否在收储铜的同时,也将对稀土和钨在内的资源产品实行收储政策,上述工信部官员透露:关于稀土和钨等几种金属开展储备的前期调研早已经开始,具体推出时间还有待与发改委进行最后协商。
“比如对稀土进行储备的建议早在去年5月就提出了,对钨进行储备也在今年年初就确定了,但它们到现在都没正式推出来。”该工信部官员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收储的时机一般会参考该产品的成本价格,只有当价格接近或跌破成本价的时候,才适合收储。
目前国内铜价基本维持在每吨5万元~6万元的区间内。在成本方面,国内电解铜的生产成本在3万~4万元之间,进口铜的价格在2.5万~3万元之间,与目前5万~6万元的市场铜价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下调空间。
北京安泰科公司资深铜分析师李宇圣表示,现在铜价仍处于高位,根本不存在利用收储来提振市场价格的需要。
“我认为现在收储铜不合时宜,但从制度建设来看,目前开始建立铜收储机制肯定是需要的。”李宇圣认为,在价格尚好的时候提储备,或许也是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国家统计局6月9日最新公布的物价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3.0%,为自2010年7月以来的23个月最低点,而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下跌1.4%,其中有色金属价格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0.7%,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关于将对部分稀有金属采取类似稀土管理办法的措施,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稀土管理现在采用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分开管理。在国内对开采、冶炼实现指令性计划,对出口采用配额限制。预计铜的收储将会借鉴稀土的收储办法,目前稀土采用企业储备、矿山储备和国家储备同步进行。铜可能会采用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同步秘密进行,因为铜进口量大,所以采用矿山储备不太现实。”
神秘的储备机制
据记者了解,负责国家物资储备的专门机构——国家物资储备局(即发改委国家储备局)在对一些重要原材料进行收储时,通常不会公开其具体时间和数据。
2009年4月16日,关注铜收储的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曾对外公开表示:“三年内国家将对铝收储100万吨,铜收储40万吨,铅、锌收储40万吨。”但由于国家物资储备局并没有对外公布任何有关有色金属的收储情况,所以至今有关铝、铜等有色金属的国家收储数据依然是个谜。
而对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有色金属收储,国家物资储备局也依然保持沉默。在今年初工信部发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未明确提出有关有色金属储备的计划。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沪铜暴跌至27000元每吨以下,大量铜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国家开始紧急收储,在针对铜等有色金属持续近半年的收储过程中,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那次收储的铜数量可能要比市场预期的多得多,因为在今年年初仍有上次收储的国储铜在市场上陆续抛售,国储铜对铜价的影响至今仍在。
上述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关于有色金属国家储备的方案在2009年就研究过,但由于受到4万亿刺激计划的影响,铜价一路向好,因此有关收储的方案就被暂时搁置。在他看来,现在重提铜收储计划,很大程度上是受对宏观经济悲观预期的影响,与目前的铜价走势无关。
据悉,工信部和发改委在研究储备原材料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严重紧缺、需要通过进口的原材料:如石油、铜等;另一类是中国储量、产量丰富,并大量出口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如稀土。
格林期货资深铜分析师刘立斌表示,如果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收储部分重要的金属是必要的,美国、日本都有这样的储备。中国现在除了原油,一直没有针对基础金属系统完善的储备体系。虽然在2008年底曾对铜和铝开展过收储,但当时只是为了提振市场价格,并非为国家经济安全考虑。
受经济下滑,下游需求不利影响,今年国内铜的高库存创下了十年历史之最。
上海期货交易所披露的铜库存显示,截至6月8日,其铜库存为13.2万吨,虽然较3月16日的峰值减少了9.5万吨,但各港口保税区的库存依然在持续增加,已经创下了十年来铜库存历史的最高值。而在4月18日,IMF(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除保税仓库库存之外的中国铜库存还有178万吨,若加上保税区的55万吨库存,中国铜库存量将超过230万吨,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融资铜再次升温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即使国内铜库存高企,需求不断萎缩,但进口铜仍在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
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铜进口增加了11.7%。对于进口增加,上海铜进口贸易商郭先生告诉本报记者,铜进口的突然爆发是融资铜的大量增加所致,他告诉记者,和今年前4个月相比,进口铜的比价差从每吨4000元降到了每吨600元,由于国内贷款形势依然严峻,融资铜由此重新复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LME三月期铜总库存为235200吨,为满足中国融资铜的需求,其中大幅减少的库存部分大多数运往中国。
受访的业内人士均指出,目前铜下游需求相当差,甚至还不如2009年同期。据统计,5月铜下游产业,如电缆、家电行业的开工率普遍不足,电力电缆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73.4%,虽然近期很多地方的项目集中获批,但尚未转化为实际需求。
国家统计局6月9日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9.6%,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3.8%,分别低于预期的增加9.9%和14.3%,同时也较上个月数据出现了下滑。
上海某铜进口贸易公司的郭先生告诉记者,融资铜融到的资金大都是用于企业的周转资金,一般贷款时间是3~6个月。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企业融资自用外,也有一部分融资铜融到的资金通过借贷方式进入到资金吃紧的房地产行业。“融资铜每笔的成本在年息10%左右,其放贷的利息一般低于民间高利贷(约以年息15%至20%贷出),目前做融资铜的企业依然有利可图。”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铜下游生产企业的平均开率工不足40%,而进口的铜,大部分都在贸易商手里转。”郭先生认为,短期的倒腾并不可持续,如果下游需求一直不振,融资铜难以变现,这条铜融资之路也会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