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创新的集结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16:40 来源: 《中关村》

  文 本刊记者 张越

  摄影 毛重渝 王希宝 方丽达 陈更生

  —— 写在“翠湖之夜·2012’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之后

  The Assembly of Innovation

  这是一场创新园区、创新企业、创新企业家的集结号,也是一次创新成就的大检阅。

  This is a great assembly of innovation parks,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It is also a review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last few years.

  创新的盛宴

  这是一场挖掘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典范的盛宴。

  2012年5月23日,《中关村》杂志,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中关村”命名、并伴随中关村成长的主流国际化大刊,与400位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学术名流、媒体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参与“翠湖之夜·2012’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颁奖典礼”,并见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中国科技创新成果。

  从2007年开始,中国自主创新评选就见证了大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6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评选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品牌的崛起,也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细数中国的品牌企业,联想、方正、百度、新浪、华为、用友、爱国者、大唐电信等数百家企业都曾是中国自主创新奖项的获得者,更有一些创新的黑马榜上有名。

  这也是一场创新园区、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集结号。

  继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了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新政策。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自此,中关村又有了新的定位目标,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行业基地。北京市也加大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开创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局面。

  中国自主创新评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关村1+6政策以及《规划纲要》的批复精神下应运而生。通过评选,展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升我国企业塑造民族品牌的意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正是自主创新评选所遵循的宗旨。

  作为科技企业的主要载体,中国高新开发区的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说,20年前,中国全国50多个高新区产值为70多亿,而今天已经突破13万亿;当年过亿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七八家,而今天已经发展至一万余家。

  以北京实创股份公司为例,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创股份以智慧翠湖、生态翠湖、人文翠湖为开发理念,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吸引了华为、用友软件、安泰科技、大唐电信等一大批行业的领军企业入驻。截至2011年底,共有4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500亿元,上缴税收总额30亿元,从业人员约5万人。在已建成的将近30万平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里,共有约200家企业入驻,实现总收入115亿元,平均产出强度为每万平米4—6.7亿元,这一成果被媒体称为“钻石效益”。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实创股份所属的园区将实现总收入5000亿元,实现总税收600亿,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将成为带动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于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成为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于一体的国际一流高中端产业聚集区。

  与此同时,创新的沃土也收获了全国乃至国际顶尖的领军人才,无论是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还是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抑或是研制出世界首支甲流疫苗的尹卫东……他们都已在中国自主创新领军人物中榜上有名。

  这还是一个科技创新成果的大检阅。

  创新起家,创新强国。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2010年,我国研发人员250万人,人数占世界第一,发明专利占世界第三,其市场交易额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交易额三千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科研经费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

  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中关村》杂志创刊9年来,亲历了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传承故事,同时也追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把握经济脉搏,从奖项设置、活动主题、评委会的组建到评选流程的细化和参评企业的筛选、评估,《中关村》杂志力争做到客观、公证,并助推中国自出创新评选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响亮品牌。

  群英云集 金榜题名

  历时6个月,“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经过网上报名、文字报名、媒体和专家推荐,以及评委筛选等环节,最后共发掘100余家中国自主创新园区、企业、人物及产品的杰出代表。精英荟萃,品牌云集,借助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这一国际化的平台,“第六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充分展示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新风采。

  在颁奖晚会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于友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朱蕤,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中国报刊协会副会长魏铭祥,中共海淀区委副书记、海淀区代区长孙文锴,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局局长李伯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张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光银,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中共海淀区委常委陈惠丰,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丁志明,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庆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世界风能协会秘书长斯凡特·格森格,独立电力生产商协会秘书长莱金,中关村第一村民、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原会长纪世瀛,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杜亚利,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栗德祥,中宣部读报小组组长、中华新闻报社原社长武家奉,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管委会副主任、国际合作与品牌处处长张秀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书记、科学时报社原社长刘洪海,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奥斯卡”奖第一人肖永亮,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元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局长侯生伟,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赵元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副总编霍立峰,中国社科院程序发展研究会副主任卫寰艺,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博导、中国休闲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央视网副总经理王秀云,中央财经大学副院长辛自强,葡萄牙仕博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SaraMedina博士,中国园区低碳标准制定者、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陈国谦,中国建筑学报主编顾梦潮,人民代表报社副社长张永君,中国煤炭管理杂志社社长厉克等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分别上台开奖和颁奖,10项中国自主创新大奖依次揭晓,花落各家。

  2007年至2012年,以时间为横轴,以空间为纵轴,在时空交错、科学技术创新飞腾的每一个坐标点上,群体璀璨,波澜壮阔,每一个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的领军者的背后,《中关村》杂志都紧紧相随,将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载入史册。

  收获创新的夜晚,精英者的聚会,现场400余位嘉宾跨界思想人士交锋,集体反思公司的力量、政府的角色、市场的变迁,并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丰盛的果实。他们一起穿越时代,分享成败的得失,跨越历史的三峡。

  这样的一场属于创新者的盛宴,也正是主办方中关村杂志社所希望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这些获奖企业的先进代表的感召下,在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的榜样带领之下,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自主创新之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