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动态竞争”推动企业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赵怡雯 实习生 嵇芸芸

  “动态竞争”推动企业发展

  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2.9年。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其动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辨识潜在竞争对手

  “您认为当前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上海一位民营企业管理层人士毫不犹豫地答道,“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境地。”然而,当记者追问,“您了解您企业的竞争对手吗?您的企业还有哪些潜在竞争对手呢?”对方的表情则显得茫然。

  事实上,国内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对动态竞争并不真正理解。6月13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动态竞争国际论坛上,国际管理学会主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讲座教授陈明哲强调,“动态竞争理论就是识别真正的竞争者;深刻了解竞争者;努力降低竞争者对抗性;打造每一次竞争的短暂优势,以谋求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建立相对竞争优势、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而在谈到对动态竞争实质的理解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引用了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中的表述,“世界变化很快,也越来越复杂,难以把握,人们得到优势和失去优势的时间一样,都非常短暂”。苏勇解释道,动态竞争即通过企业间持续的竞争和响应行为的互动,甚至是破坏性、颠覆性的创新行为,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辨识你的竞争对手。识别企业的竞争者,常常被看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市场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使得企业准确识别竞争者变得越来越困难。

  例如,手机行业曾经的领头羊诺基亚,因为没有及时意识到消费者对触屏产品及互联网、互动的潜在需求,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自苹果推出iPhone到今年4月,诺基亚市值已下降近700亿欧元。而苹果公司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推出一系列产品,风靡全球,苹果的股价也从100美元一度飙升到600多美元。同样,计算机几个巨头对iPad的出现最初也不以为然,但现在PC市场却正被iPad大量侵蚀。

  因此,在动态竞争理论看来,竞争者的定义是,在相同的市场中,针对相似顾客群,提供相似产品的企业,或者在不同市场,但采用相似的关键资源或能力开展竞争的企业。但当前,大多数企业往往忽视从资源和市场层面考虑“间接竞争者”,导致在反击时错失良机。

  为什么企业往往看不到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陈明哲引用他的EMBA学生、某上海大型国企副总的一句话说,往往是因为“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

  当一个新厂商初入某个市场时,该市场现有厂商很容易轻视这个新厂商的潜在影响力,未把握第一时间加以防堵或痛击,导致该新厂商有机会四处攻城略地。等到现有厂商感受到威胁时,新厂商已拥有难以取代的市场地位与经营实力,届时即使强力反击,却已错失良机。不过这也是很多小公司生存并成长壮大的机会所在。

  充分了解对手

  苏勇援引《孙子兵法》“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提出,企业要因敌变化而制胜的观点。“企业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推出一项竞争举措,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在措施出台之前,对竞争对手的反应做出充分估计,而且要有提前量。”因此,了解并分析竞争对手是竞争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陈明哲表示,动态竞争的观点认为,一家企业再强也强不过它最弱的一环。就是说,市场中的每一个竞争者都有其自身最薄弱的环节。

  “作为竞争的一方,我们在了解竞争对手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从中挑出对手最弱的一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向思考自己哪一环最弱,因为对手可能在这一点攻击我。”陈明哲称。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了解竞争者,可以判断竞争者会采用何种竞争性行动,预测竞争者竞争性攻击与反击的对抗性有多大。企业在采取竞争性行动时,如果能有效降低对手的竞争对抗性,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创新换可持续发展

  不过在陈明哲看来,企业的任何一个优势都是暂时的,只有在每一次竞争对抗中,尽可能地获得每一次竞争的优势,才能够打造企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陈明哲认为,识别真正的竞争者、深刻了解竞争者;努力降低竞争者对抗性;打造每一次竞争的短暂优势,以谋求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建立相对竞争优势、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苏勇也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企业家必须因利而制权,因敌而变化,时时注重学习,以创新来提升竞争能力。

  苏勇认为,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创新能力包括开发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前两种是技术创新,后三种是管理创新。

  “在动态环境中,密切关注竞争者行为并作出相应反应固然重要,但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更为重要。”苏勇强调,“企业家要随时注重学习,以创新来提升竞争能力,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使企业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做到可持续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