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36条”实施细则密集出台只是个开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0:29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新36条”实施细则密集出台只应是个开始,还有更多更艰巨的改革,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努力。

  随着“上半年”大限将至,各部委近期密集出台了“新36条”实施细则。自4月13日交通部开始,至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截止,粗略算来,“新36条”细则及相关通知已经公布了十余个,涉及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国土部等近20个部委,涵盖铁路、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

  政策的密集出台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认为可从此一劳永逸地解决民间资本的投资难题。不过,这种现象似乎更应换一个角度理解:“新36条”政策力度越大,涉及范围越广,民间投资的“玻璃门”便越超乎想象地厚重。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致于不下猛药根本难以推动解决,更何况,从此次公布的各项实施细则来看,其实不乏应景之作。

  所有人,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看到,此轮赶场似的政策发布只是促进民间投资的开始,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道路上,中国才刚刚迈出了一小步,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与更详尽的实施方案支持。

  安邦一直强调,开放垄断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是系统的革新,并非靠单向的政府政策就能解决,需要政府与市场产生良性互动。实施细则出台之后,中国政府还应继续推动反垄断改革、政府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只有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才能逐步改善经济结构,打破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倘若后续的各项改革没有跟进,时下热闹的各项“新36条”,将有很大可能随着政府换届而人走政息。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类似的“柜头文件”俯拾即是。就以非公经济政策来看,2005年时国务院便推出了非公经济36条,但因缺乏细则与可操作性,出台后不久便没了后文;到2010年,国务院又推出非公经济新36条,但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中,依然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动静。2012年2月21日,发改委公开承认,制定实施细则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不理想,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落实工作亟待加强;直到2012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令五申要求,“新36条”实施细则一定要在今年上半年制订出来,各部委才积极行动。

  “新36条”实施细则密集出台只应是个开始,还有更多更艰巨的改革,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努力。

  不难想象,倘若没有上级领导的强硬态度,“新36条”实施细则将有很大可能像之前类似政策那样不了了之,像这种因政府既得利益阻碍而流产的改革绝不鲜见:最典型的是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喊了20年,至今难有寸进;而公车改革与政府信息公开虽已开始,但仍举步维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以更大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但始终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不过,可能也不需要过于悲观,对改革的困难的确要有心理预期,但更应看到大趋势如长江滚滚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既有模式已基本到头,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正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相比于前几年中国政府仍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游移不定,经过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致使政府与企业负债高企之后,即使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再依靠大规模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穷则思变,改革总是逼出来的,在宏观经济减速、市场转冷、企业缺乏信心的弱势环境下,除了推动改革,中国已经没有其他任何路可供选择。

  回到“新36条”。按照目前政策出台的速度,上半年“新36条”实施细则全部出炉应不会有问题。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就此能过上好日子,方向与趋势虽然很难逆转,改革的步伐也注定缓慢。特别对于政府而言,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清中国经济的大势所趋;逆潮流而动者,往往难有好的结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正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最好的写照。“新36条”实施细则密集出台只应是个开始,还有更多更艰巨的改革,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努力。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