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房地产反弹会让你深度入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2 02: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一周,招财猫在几封伊妹儿中,读出了投资者忧喜交织的复杂心绪。忧的是,沪指再度跌破2300,回到了3月以来的新低;喜在于,5月楼市成交飘红,看似回暖来临。

  投资的春天又来了吗?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国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北京)中心总经理助理杜学敦和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唐学鹏,为大家拨开迷雾,吐露真言。或许,他们不是最乐观的投资人,但绝对是最清醒的旁观者。

  听银行的人说,股市差不多底部了,可以进行权益类配置了。今天也看到新闻报道说,楼市开始反弹了。投资的春天又来了吗?

  我是两家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最近其中一家银行的财富顾问希望把我另一家的资产转过去,以便购买一些高门槛、高收益的定制产品,我有些心动,也很犹豫,多一家有个对比的选择总是好。我该怎么办?

  杜学敦[中国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北京)中心总经理助理]

  中国的股市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包括这个市场本身和参与这个市场的人群,个人认为不是专业的人员或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还是少参与这个市场,如果真要参与,最好也是做做波段。总体来说,今年的股市会好于去年,赚钱的机会要多一些,至于投资的春天是不是真的来了?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倒春寒”也很厉害的,还是小心点吧。呵呵。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如何选择以及客户需求如何满足的问题。其实,客户选择银行产品的同时还在选择感受和体验,在银行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个人觉得,选择一位优秀的财富顾问,远比选择一款产品重要;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专业度高的财富顾问,远比选择哪家银行重要。说白了还是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私人银行客户。所以可以断言未来私人银行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

  唐学鹏(《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市场观察员)

  首先,我不觉得股市底部已经到了。其次,即使底部到了,是否值得投资,也是个问题。因为出现底部,不一定意味着就会立即反弹,就像跌到了一个大坑里,不一定马上就能爬起来,迅速拍拍身上的土,做跳跃运动,冲出这个大坑。也许股市在底部做一个徘徊运动,上上下下,小涨小跌,有反应难坚挺。

  楼市我觉得是“慢熊”,十年的牛市记忆,一旦政府稍微做点刺激,马上就对号入座,以为上演历史轮回剧。试着想想,限购没有解决,完全的首套房刚需的实力是不容高估的。假设我想试图买二套房,我会算账,现在首付6成,意味着杠杆率1.67,现在房租的回报是3.1%,假设我随时卖掉,不进行长久的按揭还贷(即忽略按揭),回报率=房租回报×杠杆率=5.177%,还不如存钱吃5.5%的较长期银行年息。所以说,这次银行没有降存款利率(央行宣布1.1浮动上限后,实现持平甚至上浮)是个很重要的事,至少从资产选择角度看,房地产没戏,尽管他们会深度入戏。

  如果你觉得这个财富顾问的建议和产品是靠谱的,那你为什么不转过去呢?

  对比和“逐”利差,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责任,因为这鼓励竞争和利润的普遍扩散化。但唯一要小心的就是庞氏骗局,骗子给人一个高得根本无法实现的利润许诺,让你将钱移过来。我相信,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某种庞氏骗局,总有人会亏掉钱。

  如果你认为这两家私人银行之间的“利差”是合理的,那么你应当毫不犹豫地追逐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