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项目拉动需求 两江新区欲揽百万产业工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2 02: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夏 文静

  在两江新区,人力比财力更紧俏。

  本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两周年。

  在此前夕,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数据,称成立两年来,两江新区有665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总投资3558亿元。

  在这3500多亿元的投资背后,两江新区对产业工人的急切需求才刚刚起步。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重点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整个两江新区的产业工人将达到100万人,而两江新区目前的总人口不过160万,征地能够带来的新增劳动力也仅有20万人。

  在今年开工企业增加带来的用人压力下,两江新区的招工方式多路并进:一方面创造就业机会挽留被征地农民,另一方面加紧住房建设为已开工企业解决员工住房困难。

  人力少、标准高

  根据长期规划,两江新区将建设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云计算三大国际规模的产业,建设低空、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三大全国规模的产业,以及建设文化、物流和金融等三大区域性产业作为配套。其中,汽车制造及其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等行业都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

  然而两江新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并不雄厚。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的城市人口在内,整个两江新区常住人口不过160万人,是三大国家级开发新区中最少的。滨海新区人口为243万,而浦东新区更是超过了400万人。

  并且新区开发带来的劳动力也非常有限。在鱼复、龙兴和水土三个新开发的片区,两江新区征地拆迁带来的劳动力为38万人,其中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仅有20万人,只占到一半。

  两江新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张黎表示,上述三大片区中,“四五十岁及以上的居民较多,不适合进入工厂做工”。

  即使这20万人全部本地就业,要达到百万产业工人的规模,大量的外地招工依旧难以避免。

  在一些发展高新技术的园区,产业定位决定的较高用工标准也为产业工人进入设置了门槛。以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例,园区企业服务部部长余德军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北碚、江北区的职业教育中心为水土高新园区培养的产业工人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

  而在龙兴片区,由于中韩产业园的入驻,两江新区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合作建设中韩语言培训中心,要求入园的工人在完成技术培训之外还需懂得一定程度的韩语。

  加大职业培训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重庆企业待遇提升的背景下,劳动力的回流有望降低两江新区的招工难度。重庆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尹希果的一项调研显示,现在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比西部地区仅高5%,相差仅几十元,而五年前则高达15%。

  6月20日,重庆两江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杨长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重庆职教学校的毕业生前往沿海就业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

  在这一背景下,两江新区的揽才措施频出。6月18日,重庆党代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将发展职业教育上升到重庆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

  结合重庆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势,两江新区与多地职业教育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长期用工需求。

  两江职业教育中心正是两江新区用工来源地之一。杨长宏称,目前该校与两江新区众多企业保持合作关系,每年有70%-80%的毕业生是在两江新区的企业就业。

  杨长宏还表示:“根据两江新区的用工需求,我们每年都会调整招生专业和计划。”此外,两江新区早在2010年底就已和万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后者的劳动技能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劳务合作,为新区企业输送人才。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新区已经在云、贵、川等地职业教育学校寻求支援。

  为了解决外地工人到来后的住房问题,两江新区的公租房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今年两江新区共398万平方米的七个公租房项目将封顶,280万平方米的新建项目也要在年内启动。

  龙兴片区招商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公租房的建成,减少了企业在员工住宿上的建设投资,也为企业招聘外地员工减少了障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