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周中枢:中企国际化进程中要保持理性 避免急功近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3 09: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3日讯(记者邵希炜)6月22日下午,第五届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先生围绕围绕会议推动可持续发展主题,就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需要关注的问题发表演讲。

  周中枢表示,当前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有加速的趋势:2000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额达到了近十倍的增长,海外投资额也在2010年耀居世界第五。截止2011年底,国内企业已经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万家海外企业,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行业领域;但与国际跨国公司对比,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势头迅猛,但竞争水平偏低。二是数量众多,但领先企业较少。三是产品丰富,但高端技术缺乏。他认为导致这三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国内的产业基础不够扎实,所以他主张中国企业当前开展国际化经营不能一味眼睛向外,而应更多关注国内,牢牢打好国际化发展的根基。

  企业在走出去展开国际经营的过程中,关注国内,打好基础是全面把握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企业国际化经营要依靠国内发展的基础来提供支持;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国内的经营发展,本来就是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国际化经营首要的问题一定离不开国内扎实的基础。他认为中国企业要打好这个基础,而且不能标准太低,否则进入国际市场就会缺乏真正的竞争实力。

  他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要解决国内的经营发展基础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重点是要首先改变理念。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要保持理性,而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周中枢说:“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改变走出去投资就能赚钱的观念。”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至2010年的七年时间里,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有五年为负;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海外净资产高达到1.77万亿美元,但2011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负268亿美元。周中枢说:“这说明什么呢?宏观经济、行业细分市场现在形势变了,海外投资往往蕴含较大风险,走出去购买资产必须要更加深谋远虑,慎重决策。”

  周中枢认为,还要改变买到技术品牌就能变强的理念。他表示,当前不少中国企业加大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的并购,期望短平快的实现自我做强;但仅仅靠买来的技术、品牌很难大幅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因为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是通过内部完整、完善的组织体系,持续的技术研发力来支撑的,这是核心能力。而产品和品牌不过是这个核心的外在表现,中国企业买得到品牌,却难以买到整套的核心做法,核心能力。因此,提升核心能力必须靠中国企业本身艰苦锻造,“工夫在国内”。

  总而言之,周中枢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是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企业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借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练就一身过硬工夫,然后走出去到国际商业战场去搏击,去竞争,去发展。他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化经营中收获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