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寡头之外的电影力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1:39 来源: 一财网

  “时间跨度越大,角色就需要尽量简单。这个表达方式会不会混乱?十八年的跨度是必要的吗?”加里·库尔兹发问。“虽然故事跨度大,但主线还是很清楚的。十八年才让主角有足够的压力,电影只会选取代表性片段来表现。”陈涛回答。

  这一幕发生于上海电影节项目创投会公开陈述的现场。年轻的导演陈涛在介绍完新项目《虹》的故事梗概后,仔细应对黄建新、加里·库尔兹、刘蔚然三位评委的“刁难”。台下坐满了专业投资人,陈述会毕,他们会判断是否有一对一约谈项目的必要,而一对一洽谈项目的预约率将直接产生上海电影节“最具市场投资潜力项目”。

  “电影项目创投基金只有10万元的奖励,但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新人导演提供一个融资的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务副总监沈?D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扶持本地新人和文艺制作是各大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的传统。戛纳电影节培养所谓的“戛纳系”;美国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AFM着重关注“独立影片”;香港国际电影节主办的HAF是顶级的亚洲电影发展市场,关锦鹏、许鞍华、陈可辛、陈果及陈嘉上都从那里走出来。

  上海电影节于2007年设立“中国电影项目创投”(CFPC)。此前,中国电影人习惯到国际投项目,大部分的年轻导演走的也是从国际电影节回归国内市场的道路。“世界上的电影节,都在扶持好莱坞体系以外的独立制作。我们的定位也很明确:从这儿发现新人,帮助中小成本影片的生长,在业界推广多元健康的文化生态。”沈?D说。

  公开陈述

  上海创投的成长,从公开陈述专业性的提升上可见端倪。第一届创投举办时,导演和资方的沟通都比较生硬,现场基本是“导演故事会”。到了今年,PPT、创意片花、短片一应俱全。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是制片人和导演一起上台陈述,陈述时先由制片人简述筹资情况、未来推广渠道,再由导演播放短片介绍故事要点。

  曾拍过《这里,那里》的导演卢晟此番带来了《中国房子》的项目,讲述一个法国老人与一个中国女人的故事,“希望拍出类似《少女小渔》的移民题材影片”。他在台上播放短片的同时,场下的工作人员也忙着派发宣传卡片与以往作品的DVD,颇有推广意识。

  卢晟在回答评委关于如何控制角色预算的问题时,也显得比较“老辣”:“法国电影演员的薪酬按照工作周期来算,十天以下比较便宜,这部片子季节跨度大,可以分为十天左右为一个周期,这样就可以解决法国老头过高片酬的问题。”

  公开陈述是上海创投的首创,曾一度引来非议。2008年来沪参加创投时,内地导演朱文就表现出了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站在上面那样讲话,像个超女一样。”朱文的陈述相当精彩,立即引来了投资商的问询,“我发现陈述至少是有效的传达力。”他改口称。“但凡经过公开陈述后,第二天的项目预约率就会很高。”沈?D补充。

  除了公开陈述,针对入围项目的大师班培训也旨在培养新人导演的市场能力。“在中国,电影学院教的更多是关于文本的、电影史的,有关产业能力的培训很少。我们希望通过电影节的人脉和资源,给到年轻电影人市场能力的训练。”沈?D如此解释大师班的创立初衷。今年的培训主题是“电影的创意开发流程”。培训者大名鼎鼎:《星球大战》、《美国风情画》制片人加里·库尔兹,以及手握两个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片的制片人郑碧雪。

  “在大师班上,大家一起坐在一个小房间里,轮流给几位老师讲自己的剧本故事,然后再听取老师回馈的意见。加里反复提及,我们不应当纠结于故事情节,要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卢晟透露。而周黎明讲述留守少年故事的《水中少年》,则被建议“需要注意将个人故事与大格局的话题融合”。

  “我们之所以要请加里·库尔兹和郑碧雪,是因为前者除了《星球大战》等大制作以外,也做独立制片,在国外开设工作室。与之搭配的郑碧雪在中等规模影片的开发上极有心得。”沈?D直言。

  融资平台

  导演张猛是上海创投的一个励志故事。2009年夏天,曾为赵本山御用编剧的张猛带着《钢的琴》参加创投会,据说只是因为“有免费机票和住宿,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转转”。前一年,张猛的处女作《耳朵大有福》斩获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评委会特别奖,于是受邀来到第二年的创投平台。恰巧,郭在容带着自己的项目来到合拍片洽谈找投资人。而有意前来寻找项目的秦海璐是评出《耳朵大有福》的评委,机缘之下,《钢的琴》在上海创投会上找到了女主角、监制以及一笔启动资金。

  2011年,成片后的《钢的琴》回到上海电影节,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传媒大奖。除了张猛,同是2009年入围创投的韩杰,因《Hello!树先生》获得了201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导演奖和评委会大奖;2007年杨树鹏的《我的唐朝兄弟》于2009年成为贺岁档影片;2008年王超的《重生》和戴玮的《西藏往事》都已在院线上映,并受到其他国际电影节邀请。

  今年,上海创投的8个项目实力不俗,包括陈涛执导的《虹》、中国台湾导演邓勇星的《末班列车》、女导演李薇的《一路狂奔》,“85后”导演邓科的《爷爷骑士团》等,体现了创投平台求新求变和多元化的趋势。

  从简历上看,入围创投的年轻导演们并非完全的新手,他们至少拍过一部长片,且多有入围国际影展的经历。

  邓科曾成功杀入第62届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单元;卢晟凭借《这里,那里》参加了系列国际电影节;李薇凭《西干道》荣获第2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而邓勇星去年电影节期间凭借《到阜阳六百里》斩获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

  “拍过长片表示他有讲故事的能力;入围影展则证明了其产业潜力。既然站在创投的平台,我们就要对投资人负责。”作为项目评审的沈?D解释选片的标准。而7人组的选片小组成员还包括《人山人海》的文学策划顾诤、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城等。

  最终,讲述三位老兵为战友凑钱买墓地的《爷爷骑士团》获得第十五届上海电影节“最具创意项目”,拿到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邓科告诉记者,“创投确实给年轻人搭建了平台,能帮助导演和投资方面对面交谈。”他表示,私底下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表明了对《爷爷骑士团》的投资兴趣。此前,这部预算60万美元的影片,只筹得10万元人民币。小马奔腾影业的制作总监李欣然就是其中一位“有意者”,“我几乎每年都在关注上海创投,也希望做一些内容和题材更容易创新的项目。”

  据悉,今年一共有712位买家来到创投现场,经过483场预约洽谈会议,8个创投项目都有合作意向产生。

  产业升级

  过去几年,国产电影出现“井喷”,无论公映数量还是生产总量均打破纪录。培育了十年的档期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贺岁档、国庆档、情人节档等急速扩充着中国电影市场容量。

  经过多年市场风雨,中国大片开始成熟稳定。但风景之下,唯大片论、唯市场论又在扼杀对这个行业最为重要的创意和讲故事的能力。中低成本影片很难突破院线的排片规则;华语片在各大国际电影节接连遇冷,重心转向秀场。那些卖座片的导演,依然还是“50后”、“60后”。

  “中国电影的未来不应该只有寡头电影。”贾樟柯告诉记者。2006年,刘德华出资推出“亚洲新星导”计划,旨在资助亚洲年轻新锐导演拍片。而贾樟柯则发起“添翼计划”,连续三年推荐新人参加上海创投。

  几天前,贾樟柯在上海电影节宣布新创办的公司“意汇传媒”开始正式运营,将以电影投资为主。公布的五个电影项目——宋方导演的《记忆望着我》、法国导演丹米阳执导的《革命是可以被原谅的》、权聆导演的《陌生》、陈翠梅执导的古装片《状元图》和陈涛导演的悬疑影片《虹》,皆为新人新作。其中,陈涛还入围了今年的上海创投。

  界定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必须考察多元类型的影片参与市场的全面程度。而在目前的业态下,中国年轻导演很难冒出头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拍片的资金,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辅助。“我们推中小成本影片,就是要给他们提供服务机制。”沈?D说。上海电影节的市场板块,前端有产业论坛切中症结,终端有交易市场促进版权买卖,而中间的创投环节则勾连出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报名创投的项目从题材上也能反映出市场的基本走势。“三年前交上来的项目全是武侠,两年前是穿越,”沈?D回忆,“这两年,接地气的现实主义作品慢慢增量。今年,在《桃姐》、《钢的琴》的带动下,关注人本身的文艺片增加,项目的叙述能力变得更强。”

  扶持本地新人和文艺制作,是各大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的传统。同为地区性的电影市场,釜山电影节APM、东京电影节TPG和香港电影节HAF皆以发掘有潜力和才华的亚洲新锐电影人为目标。目前,东京的TPG已经取消,APM和HAF的声势大不如前,倒是上海创投的推新人效应逐渐显现,其项目内容也更接近主流市场。

  “很多人问我们的模式跟釜山或香港有什么不同,它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判定作品的国际市场前景,而我们将自己投入到中国电影体系中,感受观察这个产业的兴起或病态,希望能尽绵力帮到它。”沈?D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