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林反驳《纽约时报》 辩论中国电力数据真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9:36 来源: 中国网

  越在经济波动加剧时,关于数据的讨论就会越多。《纽约时报》日前的一篇怀疑中国电力数据造假的文章已经激起了美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隔空反驳。

  这篇发表于本月22日的文章猜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可能比现有数据所表现出来的要严重。文章引述匿名的接近官方的经济学家和电力企业高管的话说,中国的一些地方官员在粉饰电力数据以掩盖当地经济真实的下滑程度,而且一些地方官员不希望看到电力负增长,因此要求电力部门用零增长来代替。

  电力数据一直被海外投资者看作对中国经济度量的一把可信标尺。在记者近期所接触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中,电力数据一直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评判经济依据。在这篇质疑文章发表后,陆挺收到了大量投资者咨询来电,希望了解美林对此的观点,也最终让陆挺给媒体和投资者回复了一封详尽邮件。

  尽管自身对中国的数据质量也一直有所抱怨,但陆挺在邮件中的观点与《纽约时报》迥然不同。陆挺指出,首先,至少包括上海、湖北、江西在内的三个省份在5月份直接披露了用电量负增长的事实,这显然给《纽约时报》的质疑提出了一个反证。其次,中国地方官员可能在投资和GDP上造假,但不会操纵与官方严格管控的GDP单位能耗相关的能源数据,即便在2008年危机发生时,许多省份也报告-10%用电量负增长数据,而且当前的政治环境也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特殊。最后,即便是地方官员想去操纵电力数据,其可操作的幅度也不可能像文中所揣测的那么大。

  中国的电力数据的确难以造假。即便在一些地方可能被外界抓住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有造假冲动,但全国整体来看中央完全能掌握地方真实的用电情况。

  从发电方来看,中国近一半的电量由中央企业生产,地方很难左右央企向中央部门上报发电情况;从用电角度来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保障着全国的电力供应,单个地方也难以左右电网数据向中央汇总;从统计口径和方式来看,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发电量数据与电监会、能源局等部门统计的全社会用电量,以及电网自身所统计的统调电厂发电量三者之间在趋势上可以互相印证,地方即便想粉饰也很难不被揭穿。

  电力数据虽因其准确而备受青睐,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量中,工业用电的比重约72%,工业中的重工业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又达到了60%,所以电力数据更多反映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变化。但中国的GDP构成中,工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当,都在40%左右。所以,用电量与GDP的构成并不完全匹配,也意味着拿电力数据估测经济趋势变动,长期可能基本保持一致,但短期并非完全匹配。特别在经济调整加剧时,中国电力数据的波动往往要大于工业本身。

  上半年,海外炒作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增大的一个依据正是电力数据连续下跌,所以实际分析时电力数据波动可能更多来源于重工业的剧烈调整,而不是经济本身,否则以此为凭或成一叶障目。经济运行从上看周期性调整需要时间,从微观上看企业调增库存、改变策略、实施投资都需要时间,对经济前景的关切可以理解,但在短期数据波动上积攒过忧和过喜的情绪恐怕没有必要。

  记者认为,近期分析电力数据,主要可观察两点,一是观察电力增速数据,看5月份政府政策微调后,包括钢铁和建材行业是否并在什么时间会用反弹来显现微调效果的速度和力度;二是观察行业用电量的绝对数,看行业本轮去库存化能否在三季度顺利结束。

  据本报记者观察来看,1~5月的工业和用电数据匹配程度相当高,特别是在同一时期都反映了包括钢铁和建材在内的行业月度用电增速大幅下滑但绝对量却连创新高特点。这一方面说明,经济本身在需求面保持稳健。另一方面也说明,上述行业产能扩张的后果已经在释放,需求能否有效承接供给成疑,而结构改革势在必行。无论以往刺激与否,欠下的改革债总是要还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