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表现乏力 川渝滇黔打响投资保卫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1: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黎闵功
[ 种种迹象表明,川渝滇黔四省份的上半年增速可能仅高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2009年上半年,相比2010、2011年上半年大幅回落 ]
西部地区高增长的势头今年以来就开始下挫,而且经济下行压力还逐渐加大。种种迹象表明,各地的经济增速将回落至金融危机以来第二低的水平。目前,四川和云南等地相继出台了稳增长措施,遏制经济下滑趋势。
增速大幅回落
经济形势下滑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显现:四川增长13.1%,重庆增长14.4%、云南增长10.8%,贵州增长12.2%。这四个地区经济增速都同比下降。而四五月份的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
其中工业数据最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而2011年5月这一数据为21.9%,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今年1~5月,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而2011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回落4.4个百分点。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值得忧虑,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表现乏力,各省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重庆市统计局分析也显示,受宏观政策及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因素影响,1~5月,全市投资本年到位资金增速持续低迷,融资压力持续加大。1~5月,全市本年到位资金3905.94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全市投资增速低6.3个百分点,分别比2008年、2009年、2010年同期回落53.0、36.2、35.3个百分点。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3.0亿元,同比增长21.6%。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5月,到位资金7380.8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8.6%,国内贷款下降9.1%,利用外资下降58.4%,自筹资金增长28.3%。
实际上,今年以来各界对经济形势的预期都不乐观。种种迹象表明,川渝滇黔四省份的上半年增速可能仅高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2009年上半年,相比2010、2011年上半年大幅回落。
这些数据背后也有着特殊情况,四川2008年遭遇汶川特大地震,经济增速大幅下滑,2009年上半年在2008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高增长;贵州省2008年也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此后随着领导人的变更,其发展思路有所调整,在2011年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基数相对较低。
将今年一季度数据与这四个年份的上半年增长数据进行比较,可以预计,今年上半年各地经济形势可能将面临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困难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GDP增速可能在13%左右,甚至低于13%。而李勇表示,目前增长速度还是有惯性,经济增速的真正回落可能在今年三四季度。
促投资稳增长
对于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从一季度以来,各地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遏制。比如重庆一季度区县经济形势分析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进’上下工夫,切实做好保增长、保发展的工作。”
6月25日,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决定出台云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系列措施,包括鼓励消费、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支持融资平台项目合理资金需求、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农村危房改造、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减免流通领域税费、降低企业信贷及投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组织企业发行债券、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等。
其实在今年4月,面对经济下滑的趋势,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就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抓项目,千方百计增投资,抢时间、抓进度、快推进,大干“二季度”,确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当时还提出采取投资增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八项措施。
6月中旬,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迅速落实稳增长措施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从“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坚决扭转工业增速放缓趋势”,“稳定农业发展形势”,“积极扩大市场消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等6个方面拟定了27条“稳增长”的意见。
其中尤其把稳定投资作为稳定增长的关键。要求确保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万亿元,力争达到1.8万亿元。当前尤其要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4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任务。
四川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表示,四川经济与全国经济下滑的大形势是一样的,不过,投资比经济运行数据总体要好一些,下半年基本上能按照计划完成指标任务,而且国家调控政策也有所放松。
不过,李勇表示,为了减轻地方债务风险,现在重庆一些BT项目也在清理。中央稳增长的投资落地还有一个过程。最近,重庆大力提升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但是形式大于内容,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或还不完善,如果政策持续发力,两三年后会有好的效果。目前企业经营成本比较高,税收压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