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科研经费”不能沦为“唐僧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9 05:31 来源: 深圳商报

  □ 吴 江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报告50个中央部门及其270个所属单位的审计结果,多涉及违规套取资金和收费。其中,中科院所属单位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10所高校5亿收入未上缴。

  一边抱怨科研经费不足,一边却是近亿元的经费发成了福利,作为科研国家队的中科院,科研经费居然沦为“唐僧肉”,无怪乎不断增长的科研项目经费,仍然难填这个“无底洞”了。

  随着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20%的增长,中国科研经费基本走出了短缺的时代。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达到13.1%,更是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不过,科研项目的投入“不差钱”,并不代表科研经费就能花在刀刃上。审计署曝光之前,中国科协的调查就已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应该承认,与商业投资不同,科研经费究竟该如何投入?投入多少?如何评估投入的效益?这里面的确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现实中,科研经费多由科研单位申请,相关部门审批,科研单位是内行,审批者却是外行,顶多可以借力其他科研单位专家作评估,但二者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等,显然难以防止科研经费夸大申报甚至谎报、滥报、胡批、乱批的状况。至于“学术权威”在科研经费申请与审批中的绝对权力,更是缺乏起码的监督与约束。科研投入上的乱象,自然为科研经费的乱花创造了条件,埋下了伏笔。

  当然,相比科研设备和实验室硬件,科研活动中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科研人员,既然如此,科研经费中的确也应当包含人员费用。美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约占33%。不过,国外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更多是为了科研目的本身,其中包括了人员培训费、学术交流费,而对人员工资与福利,则要求在预算中明示,并接受严格期中检查与事后审计,同时还实行岗位薪酬制度对个人收入水平进行总量控制,以杜绝科研人员收入过高,甚至以科研经费自肥的现象。相形之下,国内的科研经费则往往把人员费用当成了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大到房与车,小到孩子的铅笔,均能从科研经费中报账的怪象,不过是科研经费“肥水化”的必然结果罢了。

  不仅如此,科研经费的初衷在于投入研发以获取成果。但对于国内不少科研机构而言,科研经费早已超出了这一层面的含义,而是成为了一项需要拿出来比拼与炫耀的数据,君不见,不少科研单位甚至大学的宣传资料中常见“科研经费又创新高,金额达……”的句式,至于这些科研经费的投入得出了怎样的产出与成果却少见提及。相形之下,国外的科研经费开支则有着更为严苛的规定,以英国为例,除了必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部门的规则,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经费的科研团队有义务对媒体公布科研进度,告诉公众他们的研究有多么重要的价值,政府更是强制科研机构公布财务报告。

  可见,唯有对“科研经费”进行更加清晰独立的定义,严格审批环节,将人员费用列在明处,同时加强并完善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与监督机制,“科研经费”才能摆脱“唐僧肉”的命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