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双流:南新村发展模式解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9 22:1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廖鹏 郭入源报道
南新村位于四川双流县三星镇北大门,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4089人。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村庄,每年却能够吸引数以千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来此参观学习,甚至英国、南非、刚果也曾派出代表团来此实地参观考察。
究竟这“名不见经传”的西南小村有何魅力,能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学习的对象?日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走进南新村,一探究竟。
记者走近新南村,放眼望去,满眼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青山迎着白云,流水映着青山,一栋栋欧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其中。步入小区,愈深入则惊喜愈多,整个小区以淡黄色为基本色调,屋顶大多为坡顶,有朱砂色和蓝色两种色调。有六层的小楼,也有两三层的小楼。在村委会门口,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池塘上建起了曲曲折折的木桥,供人休憩的凉亭显得特别雅致。
“后方优势”转化为“前方优势”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天府新区启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纵深推进的机遇已经降临,三星镇南新村迎来了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三星镇镇长曾鸣向记者介绍,新南村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在于抢抓了天府新区启动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新村主动对接天府新区规划,全力构筑天府新区的绿色屏障和休憩家园。借助天府新区规划的契机,南新村将其“后方优势”转化成为“前方优势”。
曾鸣表示,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都为南新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东山大道全线贯通,南新村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承担着龙泉山生态保护功能区和天府新区南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功能区两大建设任务,南新村按照城乡一体、产城一体、镇区一体的要求,科学地融入天府新区的规划之中,使得南新村的发展与天府新区的规划同步。
一产变三产 农民变工人
如果说天府新区的规划是南新村发展的外部动因,那么“彰显特色、放大优势”的发展策略则是南新村成功的内部机制。南新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一三产业互动相融、迈向高端发展”的思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康体、高端”的要求,发展高品质现代服务业。
此外,南新村还提出了“一产变三产,农民变工人”的独特思路。“一产变三产”并不是将第一产业转变成第三产业,而是指以农业为主导,开拓机遇,吸引游客,借此来发展本村的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南新村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是将南新村的资源变资本,加速资金流动,从而使得繁荣的服务业可以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更加平稳、健康地发展。
而“农民变工人”是指在土地流转旱涝保收的前提下,农民被规模业主返聘回乡务工,或是在农闲时节、旅游淡季,农民外出务工,以此形成农民“四季有事干,季季有钱赚”的良好局面。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
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云崖美食文化内涵,南新村引入资金建成了以“云崖风情客栈”为品牌的五星级乡村连锁酒店。
南新以云崖主题公园酒店作为牵头联合周边农民,建立起加盟连锁形式的乡村旅游产业。农民可以以空余闲置的房屋入股“云崖风情客栈”品牌,这不仅可以取得最大的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更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南新村的旅游业已创收5023万元,人均增收1935元。
曾鸣表示,三星镇南新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境内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南新村倾力打造“七彩产业”,将杨梅、草莓、蓝莓、龙星桃、冬枣、云崖兔、虫草鸡等七种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培育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市场主体,先后扶持建成龙星桃等专业合作社13个,现代农庄12个,家庭农场11个,规模经营流转土地1.6万亩。
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产业基础,该镇还通过举办杨梅养生节、云崖玉兔美食节,承办全县果蔬采摘节启动仪式,大力发展集赏花采果、围猎登山、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如今,双流县三星镇南新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西南乡村,已经凭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楹联)之乡、云崖兔之乡、南新村新农村综合体三张名片以及“三梅(莓)三子一凤凰”的特色产业驰名中外,并且荣获“田园成都·魅力城镇”传媒总评榜之“十佳田园明星城镇”的称号,还先后被评为成都文明村、成都市环境优美示范村以及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