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香港经济稳中求变仍须背靠祖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在给香港送上生日祝歌的同时,我们也要给那些游离在庆祝队伍外面的人掌声。他们质疑的声音,令香港回归路走得更扎实;他们理性的批评,让香港的自由内涵变得更饱满;他们智慧的挑剔,令‘一国两制’更具生命力。”

  香港,作为承载生命的“方舟”,已存在两千多年;作为盛装殖民历史的容器,也有155年。今天,作为实践“一国两制”政体的新生命,香港迎来15周岁生日。

  15年间,香港市场依旧自由,重庆大厦内丰富而混乱的格局如旧;司法体系依然独立,狮子山下的军营外寂静如常;港元与美元仍保持7.8倍的距离,香港与世界零距离接触姿态未改。这些恒量,让15周岁的香港继续保有155年风雨历练打造的城市名片——亚洲的世界性城市。

  15年间,“一个放下架子鼓励商人尽其所能赚钱的”香港政府发生了改变,特首竞选辩论会走进了银屏;“英国统治时盛行的交际态度”已不再流行,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生命个体乐在其间;“连续17年蝉联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多了一个对手,上海用竞争的方式令其勇敢前行;“从把大陆人看作土包子到看成香港的救世主”的香港人多了一条成功路径,北上成为奋斗新乐章。这些变量,让170岁的香港感受到了“一国”的好处。

  在给香港送上生日祝歌的同时,我们也要给那些游离在庆祝队伍外面的人掌声。他们质疑的声音,令香港回归路走得更扎实;他们理性的批评,让香港的自由内涵变得更饱满;他们智慧的挑剔,令“一国两制”更具生命力。

  至于梁振英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强调“在人心的回归方面,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现实问题,我们无需避而不谈,但也不应该不计一切代价的反复说教。我们应该与香港人一起怀着客观的态度看问题。香港人作为港人治港的主角,理应被赋予自由呼吸制度的权利,而“执笔者”应学会用全面、宽容的眼光、从各个角度去接近他们。

  香港回归15年后的今天,在享受了中国内地对其“安全系数超过99.99%”的水、电、副食品等支援,受惠于中央政府推出的CEPA,“自由行”等一系列挺港经济政策后,香港人的民族身份焦虑症得到大大缓解。很自然,当下的香港人在民族身份和个人身份的排序上,更倾向于将后者放在首位。

  “我们漫无目的的管理,他们无知的顺从。”1850年香港政府时任督察约翰·宝灵描述的香港人早已蜕变成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强烈的公民意识的文明人;对于身居在每平方公里6000人的城市,他们同时身背居住忧患意识。

  香港回归祖国已过15年,离中国政府承诺的“保持其基本制度50年不变”的期限仅剩35年。这个时点,少数香港人的担忧,更多的其实是关于第51年的忧虑。毕竟,对“一国两制”的认同,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有奶便是娘的市侩哲学认同,而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价值的认同,这些需要香港和内地双方做出持续努力。

  7月1日,梁振英及他的特区政府班子已正式登场,新政府承诺“将着力解决房屋、医疗、教育以及老龄化等民生问题”。诚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类明·弗里德曼去年在《国家利益》中所述:“只要国家或地区处于经济停滞时期,结果都是深度的严重社会分裂;人们试图去保护他们所有的,而排斥臆想的他人夺取企图,这种各自为牢的不信任感成为政治活动的焦点。”未来香港社会和政治的和谐,很可能都取决于新一任政府在民生议题方面的成功。

  但时势给其“稳中求变”的空间有限:外有欧债危机蔓延之危,内有基尼系数持续攀升之痛;前有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强势而为,后有上海等新兴金融中心砥砺追赶。新政府班子欲在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上出良策,除了需要很多勇气,还需政治智慧。

  至于被外界解读为香港经济发展之锚的联席汇率制度,虽然前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最近提出了改变建议,但短期内难成行。不出意外,纾解经济之困,维持社会和政治和谐,香港还需“背靠祖国”,借助内地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庞大市场尽快实现经济转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