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年服务业比例提至75% 后工业化时代如何“退二,进好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耿雁冰 北京报道

  从“十五”期间开始,北京经济结构就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64.8%,上升为2005年的67.7%,2011年达到75%,领先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的三产结构已趋于合理,不应再紧盯比重,而是提升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价值,做大做强。

  服务业提前达标

  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以下。

  这个转变,北京市在1995就已经实现了,1995年北京市服务业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2006年超过70%。

  北京提前15年完成了服务业发展比重目标,产业结构超乎寻常的提升,引来了学界担忧,有专家提出,北京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机。

  早在两年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张辉完成了一项关于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演化的研究报告。

  北京服务业比重与进入现代化阶段的东京差不多,但后者的工业指数是前者的10倍。这种超常跨越令他表示怀疑。

  仅外迁到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一家,就影响北京GDP增速0.4个百分点。但是,外迁工业置换出的大量城区地带,却大多没有进行有统筹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开发和引进。搬迁工业“退二”却没有实现高质量的“进三”。

  “经济规律已无数次地证明,所有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都会在中长期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张辉提醒,北京如不重视产业空心化和结构超常的问题,北京着意打造的高端服务业的企业流失可能会愈发严重。

  受到人均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短期内消费难以弥补“退二”对经济的减速。今年1季度,北京经济增速排名全国垫底。

  “工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之源,总部经济和高科技对第二产业依赖相对较小,但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中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务绝对是跟着工业中心走的。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缺乏二产支撑的情况下,北京三产的高速增长到底还能维持多久?”张辉如是说。

  后工业化时代

  对于北京的产业结构,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表示, “2008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意味着北京工业化进程已经结束,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姜贵平表示,发展一定比例的工业,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即使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也仍需保持一定比重。

  “工业对首都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不可忽视,三产的繁荣更离不开二产的支撑,对北京的城市发展新区而言,工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时期,发展工业仍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姜贵平如是说。

  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颁布以后,北京市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提出北京市五大产业振包括生物医药、都市型工业、汽车、装备制造和新能源。

  未来5年,北京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京东方八代线、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三工厂、福田中重卡合资项目、中航工业园、北京数字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发展水平。总结推广望京等地区发展成功经验,促进研发、制造、总部一体化发展。

  此外,北京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使北京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提升创新能力,包括搭建平台,先行先试政策,500亿政府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创新,300亿支持政府自主创新产品采购,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和100项示范应用等等,”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如是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