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粮食连增后的价格上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3 05:59 来源: 经济日报从外部因素看,国际粮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粮食价格走高;从粮食需求看,近年来一直呈刚性增长。此外,种粮成本中刚性增长的部分同样很多。
让粮价和农产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必须兼顾城乡居民的利益。粮价不涨或者下降,会伤害种粮农民的利益,反之若上涨过快,则对粮食消费群体产生影响。
在日前召开的农业部夏粮和当前农业生产形势会议上,夏粮再次增产的消息令人振奋。与此同时,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同样引人关注。为什么在粮食连年增产、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情况下,粮食及部分农产品价格仍然不同程度地上涨呢?
粮价上涨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从外部因素看,国际粮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粮食价格走高;从粮食需求看,近年来一直呈刚性增长。我国每年人口的总量增加约700多万。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城市新增人口1000多万,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每年的粮食需求要增加40亿公斤。此外,随着工业化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用途的拓展,粮食的使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间接带动了粮食及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
从种粮成本看,刚性增长的部分同样很多。无论是农药、化肥、劳动力的成本,还是柴油、地膜、种子等的价格都处在持续上涨空间,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直接推高了粮食的价格。
再看种粮的生产要素资源。受刚性约束,种粮的土地、水等生产要素并不能自行增加。我国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成绩巨大。但目前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粮食安全对我国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多年来,我国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并取得了连年增产的佳绩,在立足实现粮食供给基本自足前提下,尽管粮价连续多年“小步慢跑”温和上涨,但其涨幅还是比较合理且可控的,我国粮食安全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我们应理性看待这种连增背后的价格上涨。
客观地说,让粮价和农产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必须兼顾城乡居民的利益。粮价不涨或者下降,会极大伤害种粮农民的利益,反之若上涨过快,则对粮食消费群体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通过一系列宏观举措,包括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促进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稳定发展。
首先应强化技术装备条件的建设,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单产水平。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单产水平与世界的发达国家、先进国家的水平仍有差距,即便国内不同省份间的单产水平,也有不小差距。还应该看到,通过增加要素资源投入、扩大种植面积必将有限,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不仅有望打破生产要素总量的桎梏,还能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必须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路,通过这一方式强化农业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水平。
在硬件加大投入的同时,“政策好”和“人努力”方面还应做足文章。一方面,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这3个方面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的工作机制,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抗灾减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农业部门也应不断总结过去的好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大各个方面工作力度,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