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客观看待银行业中期业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卫干

    对银行业而言,6月30日经营数据的重要性仅次于12月31日,因为须分别在半年报和年报中予以披露。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6月新增贷款不足1900亿元,低于前5个月月均2000亿~2500亿的水平。四大行最后一周贷款投放不足700亿元,严重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相对于“稳增长”的预期而言,这不啻是一盆冷水。从存款来看,6月末各家银行照例开展了一场惨烈的“存款大战”,以力求完成上级行的考核,力求时点上的份额增长。

  那么,如何看待银行业上半年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经历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繁花似锦的好日子之后,银行业今年面对着经济下行、实体贷款投放不足、风险不断加大、利率市场化试点推进等严峻考验,需要对银行业经营情况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从上半年情况看,可以形成以下几个观点和判断。

  第一,货币政策并未因“稳增长”而明显放松。认真分析6月末的贷款数据可以发现,四大行在当月最后一周明显放慢了贷款投放,这与银行习惯于季末、月末“拼时点”的做法并不相符。对此一个说得通的解释是,人民银行并没有因为中央“稳增长”的要求而放松银行信贷总量、调整投放节奏(按惯例,全年四个季度一般按3∶3∶2∶2的节奏进行投放)。受制于信贷总量的制约,一些信贷额度不足的银行不得不在最后一周压缩信贷投放。特别是与往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类贷款明显减少,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这一贷款结构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实体经济的变化,企业的中长期投资意愿在下降。

  第二,“存款大战”没有赢家。今年银行业的竞争重点之一依然是存款,6月末的“存款大战”各家银行都拼尽了全力,据媒体披露,仅四大行6月单月新增存款1.8万亿元以上。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成本高、收益低、费时耗力的竞赛,并不划算,也没有最后的赢家。因为一是月末季末的存款数被“注了水”,带有虚幻的成分;二是短期内资金的大进大出,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三是在贷款发放额度既定的情况下,存款数量越多,银行存贷比会越高,进而影响利差和整体收益水平。但即便这样,也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敢退出竞争,特别是在今年的形势下,没有一家银行敢漠视市场排名、漠视分析师的估值报告、漠视投资者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值得各方面的深思。

  第三,下半年经营业绩可能会弱于上半年。除了存贷款,影响银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利差水平、风险资产状况等。事实上,这几方面因素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才刚刚显现。

  中间业务收入方面,从上市银行的一季度季报看,已经出现了下滑,下半年能企稳已是不错;6月份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会直接拉低银行业的净利差,银行的净息差将会见顶回落,直接影响下半年的利差水平;受钢铁、光伏、造船等诸多行业低迷的影响,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骤然增大,对下半年的经营会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总之,这几方面因素对银行业绩的负面影响,在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创纪录地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0%,占到全球金融机构赢利总额的30%以上。市场普遍认为,2011年是中国银行业的顶峰,2012年将会出现拐点。从一季度季报看,工中建行净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降,有些银行甚至下降到10%以下。综合以上分析,对即将披露的中报,我们也不能寄予太高期待。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成长,目前也确实到了需要巩固、调整和提高的阶段。在这么个历史阶段,如果银行业能够以此为契机,静下心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持续提升经营效率,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持续强化风险管理,对银行业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未尝不是好事。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博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