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好奇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5:31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是谁,阻碍甚至扼杀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是投资人的功利,行业巨头的猎杀,
还是一场由创业者参与的、集体无意识的合谋?
两年多前,章坚就意识到了“干爹”的重要性。
那时,他从前来商谈投资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下称“VC”)投资人嘴里第一次听到了这个说法:“你所做的这个东西,在美国有‘干爹’吗?”
不凑巧的是,他们没有这样的 “干爹”。章坚的公司试图推出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基于中医理念的,没有成功的“美国样板”可以印证它的未来前景。当然,它也不像今天这样拥有400万人次的用户数据。
而没有“干爹”的后果,是章坚始料未及的:他和投资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变得坎坷,投资人甚至以“控制风险”为由要控股这家公司,最终,交易谈崩了。当然,碰上这些喜欢“干爹”的投资人,并不是章坚的运气特别差。寻找一个成功的“美国样板”,更像是中国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在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
直至今日,Copycat(模仿、山寨)在中国仍几乎等同于“互联网创业”。从第一代创业者开启“海外模仿”大幕后,中国互联网似乎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寻求自我升级,却始终无法如愿。即便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也依然认为“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猫)。由此可见,创新是何等的危险。这似乎为Copycat在中国的横行,提供了最好的注解。不过,美国互联网领域,依然是Curious Cat(好奇猫)的乐土,很多创新企业不但没被“杀死”,反而成为了伟大的公司。按照互联网观察人士谢文的说法,在那里,几乎每8年,就会诞生一个“代表互联网世界主流模式”的公司,从雅虎到Google,再到Facebook。
这仿佛是“美丽新世界”的互联网版本。这个世界的秩序被严格界定:美国“干爹”们负责创新,中国创业者们则专注于山寨、汉化。而“暂时的成功”,则像“唆麻”一样让中国的创业者们安于现状。
很多人都表示,中国急需一个类似Google、Facebook的“伟大公司”来验证“创新”的可能。但更多的人却说,中国没有产生伟大公司的土壤,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那么至少是30年。
但或许,我们不需要等待那么久,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地了解:到底是谁,杀死了中国的“好奇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