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详解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9 01:10 来源: 东方早报根据《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要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
上海详解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国博览中心”运作主体已注册
早报记者 王道军
上海在商业、会展业、物流业等方面的主要功能载体。 资料来源:“中国上海”网站、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网站等 张泽红 制图
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路径已然明确。
前后历经近两年的时间,上海第一个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专项规划——《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基本制定完成,近期将正式对外公布。
9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透露了上述信息。
据沙海林介绍,《规划》由上海市商务委牵头编制,依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订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关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以及全国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告诉早报记者,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之后,上海市就立即启动了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十二五”规划。不过,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同,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更多是从平台建设和市场交易体系建设考虑,牵扯到国家政策层面的较少,所以没有以国务院的名义来发布。
肖林同时表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也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要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对此,肖林认为,从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有一些制约因素,例如贸易便利化不够,投资环境还有改善空间。
沙海林也表示,以国际水平为参照,上海的商贸业综合实力还不强。上海服务业增加值仅有中国香港的四分之一、日本东京的十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和商品销售总额不足美国纽约的六分之一。另外,上海市的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除了铜的价格,其他大宗商品基本没有体现定价话语权。这些都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设定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万商云集,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
技术贸易平台欲年内挂牌
肖林认为,技术贸易的提出是一个亮点。所谓技术贸易,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纽带,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按照《规划》,未来5年,上海要基本形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
早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技术贸易,目前,商务部正与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推进技术进出口发展,并签署合作协议,组建“商务部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将落户上海。
在8月召开的“2011年商务部和上海市部市合作工作会议”上, 沙海林曾表示,目前正在推动一批国家级贸易促进平台项目落地,“商务部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争取年内挂牌。
据悉,该中心定位为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的技术贸易服务平台。
上海博览会公司浮出水面
不仅是技术贸易。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沙海林还透露,上海将要建设的超大规模会展场馆“中国博览中心”,已有实质进展。这个项目的主体由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目前该公司已经注册成立。
沙海林介绍,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出资60%,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即原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0%。
“目前,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也全部到位,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外围配套等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争取尽快开工。”沙海林说。
早在今年4月,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就已经联合发文,成立了国家会展项目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此同时,上海也成立了会展场馆外围配套工程领导办公室。今年5月25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和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还在京主持召开上海国家会展项目领导小组会议。
早报记者获悉,“中国博览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的青浦区徐泾镇,投资高达230亿元。“中国博览中心”建设用地面积约1560亩,建成后室内净展面积达40万平方米,室外展区另有10万平方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沙海林表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支点之一就是会展,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他预计未来几年上海会展业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急需突破缺少大型会展场馆这一瓶颈。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认为,上海发展国际贸易不能仅仅站在长三角的角度来看问题,要立足全国。以前,上海和部委的合作力度不够,事实上,借助部委的力量,上海可以发展得更快。例如,虹桥会展项目不仅可以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沿江工业带,而且可以成为全国各地特色工业品的展示交易平台,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巡视员菅和平亦强调了部市合作。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任务非常繁重。它的重要的突破口在哪里?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合作共建的机制。这个合作共建的机制包括部市合作共建,就是上海和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合作。第二个是我们全市各部门的合作共建机制。”菅和平说。
沙海林同时表示,在规划和建设中国博览中心国家级国际会展场馆的同时,上海还计划做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品牌展会,做大世贸商城等展馆的常年展示,培育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和国际专业展。
未提自由贸易园区
于上海而言,部市合作的另一可期待之处,在于自由贸易园区的落地。
按照《规划》,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主要有6个方面的任务,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载体。
肖林告诉早报记者,现在的关键是推进上海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的转型升级。
此前《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称,上海试水“自由贸易园区”已获得中央层面首肯。对此,肖林告诉早报记者,目前还没听到具体批准的消息,依然在研究之中。不过他同时表示,自由贸易园区是上海“十二五”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所谓“自由贸易园区”,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类似于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所解释的“自由区”。
肖林认为,与上海推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国务院出意见不同,在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突破的问题上,上海主要需要和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进行沟通和协调。
沙海林昨日在解读《规划》时,并未提及自由贸易园区。
沙海林仅表示,要依托浦东“三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三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形成口岸集散功能载体;结合虹桥商务区标志性区域建设,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长三角地区高端商务中心;“合理建设具有先进水平和各具特色的空间载体”。
突破口:十大平台建设
《规划》制定后,究竟应该以何为突破口?肖林认为,相关平台的建设十分重要。 早报记者分析发现,《规划》中提出了十大平台,包括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服务业集聚区平台、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平台、内外贸一体化平台、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国际贸易机构集聚平台等。
在平台建设方面,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说,上海在平台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杨浦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建设,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已经集聚了很多国际一流的,包括来自意大利、爱尔兰等国的知名设计企业。再比如外高桥保税区申报国家级服务贸易基地、海外营销促进中心的建立、网上贸易中心建设等。应该说,这些平台有的已经落地,有的正在积极推进。”顾军说。
除了建设平台,顾军同时强调,上海还将在体制、机制、税制方面进行突破,先行先试。
肖林则表示,目前,这个方面上海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上海建设购物天堂,你有没有良好的购物环境,包括免税商品购物区或者商店建设,税收方面的政策,这些仍然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统筹和政策支持。”
汪亮也认为,国际贸易园区和平台的建设,不同于传统专业市场和粗放型的服务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必定面临土地使用机制、政府资金支持、税收匹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配套改革。
录入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