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紧急求援中国 中投公司或洽购大量意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2:23 来源: 东方早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意大利向中国紧急求援,中投公司正洽购“大量”意国债
5年期意债收益率创12年新高 中国希望欧洲可以确保中国投资的安全
早报记者肖中洁
中投公司洽购意大利国债的消息,未阻止意大利5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2年以来最高水平。
希腊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升至98%后,意大利被看做是希腊的“下一站”。在市场恐慌中,意大利政府向中国紧急求援,希望中国购买“相当大量的”意大利国债并投资其战略行业公司,帮助该国走出金融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昨天的报道称,意大利官员确认,世界最大主权投资基金之一中投公司(CIC)的董事长楼继伟上周率领代表团到访罗马,与意大利财政部长朱利奥·特雷蒙蒂(Giulio Tremonti)和国家控股实体Cassa Depositi e Prestiti进行了会谈。
中投公司昨天回应称,此事尚未有定论,最终结果需要观望。分析师们也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会对陷入债务困境的意大利政府施以大量援手。但欧美市场已经在为中国援救这个好消息“欢呼”了。在昨天消息曝光后,纽约汇市周一欧元兑美元收盘走高,道琼斯指数从下跌超过160点到最终上涨70点。
不过,市场依然对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表示担忧。意大利昨日发行共计70亿欧元的国债,其中5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2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会见法国国务部长兼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长朱佩时表示,将与欧洲携手共度危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周二则重申,希望欧洲确保中国投资的安全。
中投还未行动
目前意大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市场不断推高意大利公共部门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今年,意大利公共债务据估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0%,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
意大利财政部官员周二证实,经济部长特雷蒙蒂上周确实与中国代表团会晤,但该官员拒绝就会议内容发表评论。
而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两周前,意大利财政部副部长维托里奥·格利里(Vittorio Grilli)8月在北京会见了中投公司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 等中国多家投资机构的代表。中方代表团包括中投公司CEO楼继伟及负责投资和固定收益的官员。
中国外汇局管理着近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其大部分投资都是美国国债。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由于意大利及其他高负债欧洲政府所发债券不论是安全性还是流动性均不及美国国债,外管局如果加大对这些国家债券的投资力度,也就意味着背离了正常的投资原则。分析人士相信,即使中国希望实现外储投资多元化,更可能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加对德国及其他低风险国家所发债券的购买规模。
中投公司设立于2007年,资本额是2000亿美元,管理的资产超过4100亿美元。在华尔街日报看来,中投公司自去年以来一直在等待中国政府注资。此外,据Z-Ben提供的信息,该公司仅有约19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主权债券,即使把这笔资金全部用来改投意大利国债,也不可能对意大利产生重大影响。
据海外媒体援引两位接近中投公司的消息人士称,目前中投公司尚未确定投资意大利国债,目前该事项尚未报审中投公司投资委员会。
分析人士指出,中投公司的投资项目均需报审投资委员会,目前投资意大利国债一事并未送审,证明中投公司尚未采取实质性的动作。
意大利官员表示,双方不久将进行进一步的磋商。
市场的猜疑
除了吁求中国购买其主权债务以外,意大利还在考虑出售一些公司战略股份的可能性,包括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和跨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埃尼(Eni)。
但在市场猜疑声中,中国是否会参与上述投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路透社昨天报道称,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ECFR)认为,目前很难估计中国在欧洲的真实投资规模。很多公司通过香港、开曼群岛等缺乏透明度的金融中心开展运营,导致无法全面追踪他们的业务。但是,中国方面的投资额无疑在快速增长。
ECFR表示,在截至3月的六个月时间里,中国公司和银行与欧洲签约额大约640亿美元。中国是欧洲主权债的主要买方之一,这对欧元区借款融资至关重要。ECFR估计,中国外汇储备高达四分之一可能都是欧元计价资产。
报道还称,最近来自中国的资金很多流入了欧元区国家,其中30%流入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另有10%流入中欧和东欧国家。
欧洲主要国家大体上也紧随其后,设法吸引中国投资。上周,英国和中国均表示支持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这将进一步巩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些分析人士称,几处中国投资项目从长期来看可能不仅仅是商业性质的。希腊比雷艾夫斯港和意大利那不勒斯港等大型港口项目令欧洲国家的国防和外交部门的一些人感到担心。那不勒斯港也是北约的主要基地之一。
中国并购敏感的技术公司等少数交易因国家安全原因遭到拒绝。但总体看,中国投资者发现在欧洲投资比在美国更加容易。在美国,中国企业投资遭拒和被怀疑的案例更加普遍,不过这都不足以阻挡两国之间迅速上升的相互依赖关系。
然而,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明显感到益发不安时,在知识产权、电脑黑客、货币升值及其他问题上与中国产生争议时,这一问题可能会日益凸显。
“救助规模不会大”
相对于海外媒体的不乐观情绪,中国政府层面和市场人士给出的讯号略显积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接见法国外长时表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面临严峻复杂的局面,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也说,中国对欧洲经济、欧元抱有信心,欧洲会继续成为中国对外主要投资市场之一。中国也希望与欧盟国家通过扩大经贸、金融、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与欧方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她同时强调,希望欧盟国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中国对欧投资安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某论坛时的间隙称,意大利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世界可以给意大利一些时间和信心,金融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恐慌情绪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好处。中国央行前顾问樊纲在同一场合称,中国应考虑买入意大利主权债券,因眼下此类债券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多数市场人士也认为中国会出手相救,但救助规模不会大。
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分析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对意大利提供帮助,一是因为意大利增长预期和可承受信用冲击能力比希腊要强,有获救希望;二是因为意大利作为欧元区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国家,德国可以让希腊债务违约,但不会再让意大利债务违约;三是意大利主动解决债务问题的意愿要强于希腊。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说,如果欧元区这个较大的经济体崩溃,对于中国不是什么好事。中国会在对自己利益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帮助欧元区。
她提出,中国作为债权人,如果对意大利施以援手,需要对债务人提出条件,“中国需要和意大利签订协议,督促意大利政府减赤,并督促意大利提供一揽子自救计划。”
前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为了防范风险,中国不会再急于买入欧债。中国已经买了很多欧债,如果欧元下跌,中国将出现巨额亏损。欧洲到底怎么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国能做的很有限。”
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可能救助的消息刺激下,意大利的国债发售价格仍然不理想。
意大利财政部12日以大幅升高的收益率对外发售了115亿欧元的3个月和12个月期国债。尽管昨日欧洲央行进行施救,在意大利国债拍卖之前小规模购买了部分债券,但标售的国债收益率更进一步走高,5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欧元自1999年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意大利是欧元区中国债规模最大的国家。金融时报昨天的报道称,目前意大利公共债务规模已经高达1.9万亿欧元,其中中国持有约4%,即760亿欧元左右。
意大利与中国的会谈正值意大利面临通过逾500亿欧元紧缩措施以在2013年前平衡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花了数月时间反复权衡可能的紧缩措施,只是在最近才达成了一项方案,其中包括一系列增税和公共支出削减措施。
贝鲁斯科尼昨日表示,意大利议会将于9月14日通过第二套财政紧缩方案,因该方案而节约的资金将超过欧洲央行要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