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Liu:ETF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利益生态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12:29 来源: 新浪财经由《亚洲资产管理》与旗下专业ETF杂志《ETFI Asia》携手举办的“首届中国ETF圆桌会议”于2012年4月27日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ETF投资——挑战与机遇。图为韩国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集团ETF投资总监Roger Liu发言。
Roger LIU:谢谢主持人。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ETF,目前来讲全球我们有166支ETF,分别在北美的多伦多、澳大利亚、韩国和香港。原则上这四个市场目前ETF的时间点,开放的程度都不太一样,看到亚洲的成长跟北美的成长不同性。大家都知道第一支ETF在1992年上市,是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自从上市之后我们就看到成长性一直具有很大的规模。
现在虽然比起共同基金来说小很多,可是它的成长速度相当惊人,就好像我们忽然间看到Iphone的创新,改变所有用PC电脑和手机的方式。ETF这样继续成长下去确实会造成新一被投资的主流。经验分享不敢,只是想利用一点以前的经验跟大家分享,ETF主要是借助在一个很强的信念,就是创新。创新并不是嘴巴讲讲的,因为牵扯到很多不同的层面,打个比方发ETF跟发公共基金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因为共同基金主要都是一手包办,基金公司从发行、到销售,到管理都是一手包办。可是ETF不太一样,ETF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利益生态链。
从法规来看,大家看一下美国目前ETF是最大的,当它发展反方向ETF的时候花了六年,花了六年时间主要给美国当地法规有一个了解。所以法规上的创新和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来看亚洲,韩国可能在产品的深度和广度走在前面,我们刚刚看到日本东京也开始在做所谓的反方向跟杠杆ETF,其他的交易所或者其他地区谈了很久。那这个牵扯到你要发什么样的ETF。在成本上面,我们也看到每个地方发行的成本都不一样,有些地方成本高到很多人不愿意发行新的ETF,香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就是所谓的执行力还有市场的玩家,我刚才讲到发ETF,我们花很多时间,大家可能都考虑到只是发行者的问题,什么都是发行者的问题,其实我们要发行ETF,特别是创新上面我们要跟很多方的机构合作,比如说做指数的公司在指数的创新上面常常要坐下来一起研发,还有跟所谓的做市商一起研究。很不幸亚洲做市商的能力有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包括在香港的层面,我们也遇到很多比较特别的产品,可是做市商也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讲其他亚洲国家了。
花旗跟汇丰这方面都是比较强的,有些产品目前在亚洲连保管的部分都必须要提升。所以面临很多挑战,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才会决定最后ETF会不会成功。目前香港有将近100支ETF,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并不是那么好,牵扯到很多层面。最后一点,有一个很重要的一方就是所谓的销售渠道,我们看到美国的经验跟欧洲的经验是非常亮丽的,为什么亚洲看不到这样亮丽的层面?牵扯到整个销售层面。两岸三地或者大中华区或者整个亚洲来看,整个销售的渠道还是控制在银行方面的,所以银行是比较倾向于共同基金的。
你看在美国,美国投资ETF的层面其实很平均,韩国也是一样的,大概50%跟50%,就是零售跟法人机构。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亚洲我们看到主要是在销售部分有很大的不同,亚洲通常被一些银行所控制住。我没有办法看到比较活跃的交易量,至少在二级市场比较看不到。这是主要的原因,好消息是我们今年7月份的时候会看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有一个新的规定,他们要改变他们的行销方式,他们比较倾向美国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客户的利益和销售团队的利益就绑在一起的,因为客户的利益就是要资产规模变大。现在已经确定7月份,8月份会实行,相对来讲可能对香港或者新加坡法规上有一些冲击,会让他们重新思考。
另外我想分享的是所有ETF都是不一样的,ETF已经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了,例如166支,目前我们的分法不是你投资的标的来决定ETF的类型。我们是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叫做基本上亚洲看到的ETF,我们是百分之百被动的,我们是依照指数做规模的。这是早期的,我们第二个就是主动式的ETF,主动式ETF全球只有两年的经验。我们目前在这个领域是走的蛮前面的,因为有主动式ETF的出现,我们看到美国JP。摩根,他们现在也想参与ETF。大家知道黄金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规模,可是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利息,所以我们发展一个黄金基金,就会产生一些利息出来。
另外操作模式不一样的部分,我觉得香港是卡在欧系跟美系混合的市场。在香港我们的监管机关和市场的玩家大家曾经有一些人说到底哪个好,其实没有一个产品是绝对好的。只是说未来在中国大陆必须要考虑什么样的监管模式,什么样的客户沟通方式,这些都是一系列非常重要决定ETF的。打个比方,所谓ETF的性质最大不一样,用大家比较清楚的概念来看,在香港我们看到早期A股的ETF,比如说Asia的A50,是最早期的,我们看到有些台湾ETF公司发行,是用QFII做的ETF,是投A股。最近看到报纸终于开放四家中资公司香港发行A股的ETF。所谓客户风险,所谓成本上,还有所谓的投资报酬率都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让大家看怎么不一样。
在美国我们看到6个百分点ETF的手续费,一直到140%到150%的管理费。另外就是所谓的共同基金,在美国共同基金如果换仓,所创造的利润有资本利得的利润。同样一个基金在亚洲是不是可以成立,这是不清楚。我们最早看到ETF在香港上市就有10%的费用,ETF价值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到底买ETF到底买了什么东西。这部分投资者要做很多的功课。
最重要的是说当我们发ETF的时候最主要看你所连接的股票每天的流动率,因为这会决定每天可以创造多少单位的ETF。以上有蛮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利用简短的机会跟大家稍微分享介绍一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够再跟大家做进一步的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