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许晓文:企业发展需明晰产权主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13:53 来源: 新浪财经
长园集团董事长许晓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长园集团董事长许晓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2松禾资本春季论坛”于2012年4月10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长园集团董事长许晓文。

  以下为演讲实录:

  许晓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投资人,各位企业家朋友,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参加松禾资本的春季论坛,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长园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体会。主要是关于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大家一般概念上理解创新首先想到的是技术创新,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仅仅是一部分,它还包括产权制度的创新,也就是公司治理。还有发展模式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业务创新等等。

  简单介绍一下本人的经历,我是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当时认为一辈子就是打球了。可是因为父母从北方南迁,一个人留在北方不放心,就迁回来了,当时的理想是回到南方,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毕业之后当一个南方的工人就是一个理想。结果高中一毕业,工人也当不成,只能当农民,就当了一个下乡知青。原以为要种一辈子地,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电台来找播音员,在浙江普通话都带点口音,像我在北方待过稍微好一点,就又变成了一个播音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本想一辈子当播音员,可是高考又恢复了,就参加了高考,学了工科,当了工程师。可是工程师没当多久又去搞经济工作,觉得自己学得也不够,后来就上了经济类的研究生,出来以后当了投资经理。当投资经理也很好,结果没想到投资失败,就炒股炒成了股东。投长园的时候本来是长园要上市,结果发现投下去之后这个企业很糟糕,没办法就自己去重组,死马当活马医,从那时候开始就作为长园的总经理,开始做长园的二次创业。

  其实我的经历一直在改变,好像都是没有一个职业的规划。其实改变也是创新,前面的那些经历,包括当运动员时吃苦的能力,和非常好的心理素质、毅力,包括上山下乡更不用说了,又当过工程师,又当过投资经理,所以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后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改变也不一定不好,改变也是创新。

  简单说一下长园的情况,长园是1986年由中科院创立的,当时很小,只有50万资本,其中也只有二十几万的现金加几台破设备。到了1996年,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投资下去之后准备上市,发现其实情况不是那样。其实剩下的是一些坏账和无形资产,加上我们的现金就构成了这4千多万。经过六年的奋斗,在2002年上市,我们在上海交易所发行了2500万股,现在的总股本是8.6亿,市值在70亿左右,高的时候超过100亿。

  我们现在的销售并不大,只有二十亿元。员工有四千多名,六个生产基地。从1995年我去了之后,从1500万的销售开始,从当时的科技工业园第一亏损大户开始,一直在逐步增长。这个期间也经历过好几次宏观调控,也经历过金融危机,但是长园的销售始终没有回落过,2008年最大金融风暴的时候也是有微小增长,所以这16年是保持了持续增长。我想这也是得益于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可以。这几年我们也得到不少荣誉,曾经得到过亚太潜力200强的称号,三次荣获福布斯中国潜力的100强,两次获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去年8月份福布斯把长园列为迎来春天的中国科技股。

  回想起长园的发展历程,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当时的产权制度的创新,我觉得从根本上改变了长园发展的基础。因为长园是一个中科院创办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实际缺位,所以大幅滑坡不奇怪。我们进去以后股权发生了变化,李嘉诚下面的投资公司叫长和投资,后来又引进了市场化理念较强的深圳国投,同时还有管理团队也持有股份,最后上市时公众大量持股。所以它有一个非常好的股权结构。为什么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发展?这几年规范化是越来越好了,早些的时候一个纯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对规范,但是效率比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它是官本位的,所以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考虑。民营企业当时的法律地位不受保护,它的规范化也要差一些在,所以政府这里受到一定的歧视。如果把我们利用国有的规范,利用民营的效率,再加上松禾资本这种有丰富经验的创投进来以后,从根本上改变股权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从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到整个决策机制。对企业家有一个重大的挑战,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开放、包容、规范、透明的心态和理念,而不是一种抵触。以前总认为很多企业是我创办的,为什么要和别人一起来管理呢?其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投资了一家上海企业,这家企业是由上海科学院创办的企业,当时创办只花了3万多块钱。在2000年左右他们进行了重组,引进了投资者,当时他不想改变他的管理习惯,也不想董事会有任何权利,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接连的投资失误造成股东有很大的意见,甚至告上法庭,打得不可开交。他认为我是创始人,我为什么要听投资人的?我说你为什么不能跟董事会报告一下呢?如果通过董事会投资失败了,大家的责任,你不通过董事会,投资失败了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你为什么要担那么大的责任呢?后来他就想通了,在我们收购之后也做了转变,现在发展非常好,在细分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最佳。

  我们还投资过一个企业,松禾资本也投了。它的销售收入10亿,利润接近1亿,但是在人才方面非常匮乏。为了上市,从跨国公司引进一个财务总监,花了30多万年薪。但是他又不想开放自己,引进的财务总监放在旁边,说你就看看公司的财务制度,不要管财务。连这种胆量都没有的话,企业如何规范透明。

  这是长园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是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我们管理团队有非常小的一点点,但也是一个组成部分。

  长园从技术创新来说也有一定特点,我们的创新体系是分两层。因为我们是集团化的公司,所以在集团有一个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它主要负责规划与标准的制定。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有标准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就在我们公司,我们还有一个经国家认可的检测中心,这是可以对外进行权威认证和检测的。同时我们还有博士流动站,把高端人才的培养放在了博士后工作站里面,放在集团,集团培养后再送到到子公司。我们有5个子公司都拥有省市一级的技术中心,包括有深圳认定的,有广东省、珠海市、上海市的。像这种母子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确实也带来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在去年我们的授权专利达到了239家,发明专利有64项。

  我们很多企小的时候机会特别多,总想看到这个也想抓,看到那个也想抓。长园有两次在多元化的道路上栽了跟头,在1995年陷入亏损的时候也是因为多元化造成的。当时我们的主业要做材料,销售也不过是1500万,其实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当时的团队有点等不及了,就认为多元化发展更快。所以一下子涉足了非常多的领域,包括酒楼、食品、地产、期货,期货有外汇期货,最后一败涂地,所以多元化是很危险的。首先你要看你的核心能力在哪里,你的战略地位在哪里,其实我们的战略定位就是做辐射功能材料,但是总觉得慢。我也见过一些企业,都觉得很着急,就觉得要快的话就必须多搞几个项目,其实也不是。在这个你有竞争优势行业里,也许突破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刚才阎焱先生也说了,毅力和坚持也是很重要的,既然选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不懈,弃而不舍。

  业务创新我们也有一个教训,不应该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比如长园做材料的主业是要做热缩套管,但是我们的客户也许需要这个主业以外的东西,比如电线、波纹管、编织管等等,很多人就认为我顺带卖一点也不影响,充分的利用客户,但是做多了以后发现你的主业被淹没了。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热缩材料的发展放慢了。所以我们把这些都砍掉了,只留下一个副业,一个主业。所以聚焦很重要,特别是创业企业必须要聚焦,尽快在你这个行业里取得优势,在一个行业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再做别的东西,很容易使主业模糊,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起才有穿透力。现在聚焦之后我们辐射功能材料做到了10亿,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想象。

  这是我们的主要产品,辐射功能材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热缩套管,一类是手机保护。如果算长度的话,我们做的热缩套管一年能绕地球30圈,全球最大。我们的智能手机保护产品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导者的水平。所以企业不一定要很大,只要你在这个细分行业里能够突破,成为数一数二,你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刚才说到福布斯给我们做了《迎来春天的中国科技股》的评价,这也是源于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行业地位。第二类业务是智能电网设备,包括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高压电缆附件、环网柜、特高压合成绝缘子,还有微机防误系统。

  业务创新是要做细分行业领袖,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全球智能手机电池保护成为第一品牌,热缩材料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关于发展模式,刚才讲了业务发展,现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的来说是坚持自我发展与收购兼并相结合。从目前来说,长园的业务有50%的增长来自于并购,所以我想说的是以前并购都认为是大企业的事情,其实小企业一样可以做。我是1996年开始在长园做,其实我们1997年就开始并购,1997年就开始收购一些股权,比如下面合资公司的股权是香港的股权。在1999年在上海收购了一家企业,使我们在华东的布局非常快的就完成了。2000年在佛山收购了一个同行,但跟我的产品不一样,我们加起来以后就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所以也为我们的上市奠定了基础。在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公司很小,也就是几千万到一亿的销售,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如果说并购做得最好的,有两个案例做得最精彩,虎口拔牙,两胜世界五百强。一个是上海维安,在与全球最大的无源器件供应商泰科公司竞争中胜出。长园控股以后,该公司从600多万利润开始,去年做到了接近6千万的利润,特别是在苹果手机的保护里,战胜了美国和日本,几乎成了独家供应商。第二是长园深瑞。从2006年开始,用了五年时间,通过六次收购,花了七个多亿,完成并购。其中最惨烈的是在与南瑞集团(南瑞集团是世界五百强国家电网的主力公司。)的竞拍中,我们以2.55亿胜出,拿下了可以达到控股的15%股权,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危险,但是现在看收购还是很成功的,因为去年长园深瑞的利润创了历史新高。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所以创新也包含了产权制度的创新,研发体系的创新,业务发展模式的创新,成长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业务发展,做细分行业的龙头,切忌盲目多元化,这也是我们有深刻教训的。成长模式,内生与外延并举,并购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这在我们长园也是获得了成功的。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