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0:48 来源: 中国证券报□本报记者 申屠青南
实习记者 毛建宇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6日在第三十七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发表演讲时表示,推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各方面的条件也非常有利。要按照准确定位、权衡利弊、控制风险、抓住重点、注重实质的思路,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郭树清认为,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势必会为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和世界经济秩序改善作出巨大贡献。
郭树清指出,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开正门,“暗翻明”,清理有关的法律文件;二是向国际社会澄清相关原则的适用差异,说明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特殊紧密联系,逐项评估资本账户真实情况,尽快达成新的共识。
郭树清说,多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可兑换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事实出发进行考察,初步评估结果是:中国资本项目中事实上可兑换的有16个子项,基本可兑换的有17个子项,部分可兑换的有7个子项,没有完全不可兑换的项目,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大大高于IMF等相关机构的评估结果。
郭树清强调,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必须根据各自对外资开放的具体路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当十分审慎地对待所谓“完全自由可兑换”,这个概念所描述的状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都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管控措施。特别是当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时,确需采取必要的临时性管制措施。这一点,在此次金融危机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必须将此作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同时及早修正过去的错误理念。
郭树清指出,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始终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进外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香港等地区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和屏障;证券市场通过渐进迂回方式实现了高度开放,等等。这条开放路径在总体上适应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郭树清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具有高度重视“绿地投资”、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建立“防火墙”机制、从涉外部门开始、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等优点,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资本和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平衡,市场运行效率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必须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