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豆豆粕和豆油供给与需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20:19 来源: 新浪财经

  大豆供给与需求

  (一)国际市场

  1、大豆的生产

  大豆生产已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为最大。多年来,世界大豆产量居各类油料作物之首。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产量一半以上,巴西、阿根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2、3、4位。

  2、大豆的进出口

  美国大豆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1/3左右。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分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欧盟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年进口量在1500万吨上下;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场,其中日本每年进口约500万吨。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3、大豆的消费

  世界大豆的总消费量近10年来逐年增长,从1991/92年度的10975.6万吨增加到2000/2001年度的17369万吨,增长近63%。

  (二)国内市场

  1、国内大豆生产

  大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几乎遍及全国。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1530.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1%和47%。1994年产量第一次达到1600万吨,此后几年,大豆生产量徘徊不前。

  中国大豆的最主要产地是黑龙江省。2001年黑龙江省生产大豆496万吨,占当年全国产量的34%,商品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2001年大豆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省区还有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这7省区大豆产量合计占全国大豆产量的46%。其余23个省区市的大豆产量仅占20%。

  2、我国大豆的进出口

  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1996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减产,国内供给不足,需求却保持旺盛的态势,大豆价格居高不下。为此,国家及时调整大豆进出口政策,增加进口,减少出口。1996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2001年共进口大豆1394万吨,占国内大豆供给总量的39%,进口大豆榨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45%。2002年共进口大豆1132万吨,2003年共进口大豆2074万吨。

  我国进口大豆的来源国分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2001年美国对我国出口576.2万吨,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量的41%。

  3、国内大豆消费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首先是大豆压榨需求增幅极大,主要是国内对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现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一直也在稳步增加。

  我国大豆供求平衡分析 (单位:万吨)

  年 度 1992/93 1993/94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2000 2000/01 2001/02

  产量 1030 1530 1600 1350 1320 1472 1515 1425 1540 1540.7

  进口 15 12.5 15.5 79.5 227.4 294.3 385.8 1009 1394 1038.6

  榨油用 502 754 796 814 884 975 1096 1639 2022 7600

  食用及工业 470 550 580 590 610 630 660 680 740 19000

  国内消费 1020 1370 1441 1459 1547 1665 1818 2390 2816 27217

  出口 30 110 39.4 22.2 19.5 16.8 18.8 22 20 230

  总需求 1050 1480 1480 1482 1567 1681 1837 2412 2836 27447

  大豆作物年度:当年10月至次年9月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豆粕供给与需求

  一、 国际豆粕市场供需情况

  (一)国际生产情况

  豆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加工副产品,其产量主要受原料及主产品的影响。由于其原料棗大豆产量一直高居世界各种油料作物产量之首,1994、95、96、97年大豆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油料作物总产的54%、48%、52%、54%,一直占据着世界油料作物总供给的半壁江山。因此,豆粕的产量及消费量一直是各种蛋白粕之首。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大豆产量逐年增加,1998年产量较之1991年增加5246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25%。大豆四大主产国中,中国产量踯躇不前,巴西、阿根廷、美国三国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其中巴西的产量较之1991年翻了一番还多。其它一些二线生产国如印度、巴拉圭的大豆产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豆粕生产基本与大豆保持同等增速,1998年比1991年产量增加了2765万吨,年平均增速达到5.72%。可以说,近年来,正是由于豆粕产量的增加,支撑了全世界持续不断的蛋白粕需求。从产量分布看,大豆生产大国同样也是豆粕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四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的七成还多。近年来,印度豆粕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二)世界消费情况

  近几年来,世界豆粕消费呈现跳跃性的增长。1997年度世界豆粕消费量为988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750万吨,占世界蛋白粕总消费量的63%。1995、1996、1997三年豆粕消费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世界蛋白粕消费总增加量的42%、109%、90%。

  豆粕的需求非常广泛,欧盟和美国是全球豆粕最大的两个消费市场,欧盟的豆粕消费量比较稳定,在2200-2600万吨之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豆粕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豆粕消费国,全年的消费量在2400-2700万吨之间。在1993-1997年期间,东亚国家,如韩国、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豆粕消费增长迅猛,拉动了全球消费。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地区的豆粕消费立即疲软,需求不振。因此,可以说,支配全球豆粕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是东亚国家的需求。

  (三)世界贸易概况

  1. 世界豆粕贸易量快速增长

  八十年代后,世界豆粕贸易飞速发展,1982年,全球豆粕进出口量就双双突破2000万吨大关,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大宗产品之一。目前,世界豆粕年贸易量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2. 世界豆粕贸易呈现出口集中的特点

  巴西、阿根廷由于国内豆粕消费量较小,所产豆粕大部分用于出口。巴西自七十年代初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豆粕出口大国后,年出口量稳步上扬,从1994年开始连续四年年出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世界豆粕出口总量的1/3。九十年代以来,阿根廷豆粕出口量异军突起,1997年出口量超过800万吨,创历史新高,目前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美国豆粕尽管年产量位于世界首位,但由于国内豆粕消费量大,出口量仅占其总产的1/5左右。近年来,印度在国际豆粕贸易中后来居上,成为豆粕出口的生力军。

  3. 世界豆粕贸易呈现进口分散的特点

  同出口国的相对集中不同,豆粕进口国比较分散。欧盟是国际豆粕市场上最大的买主,长期以来,进口量在1400万吨上下,1994年达到创记录的17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进口量的59%,最近几年,豆粕进口势头有所减弱,但仍然保持在1300万吨以上。前苏联未解体前,也是世界豆粕进口大国,1992年以后,进口量逐年减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豆粕进口量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997年之后豆粕进口量有所萎缩,但总量仍然较大。中国传统上是豆粕出口国,1996年情况发生变化,由于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导致进口量急剧上升,1997年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国内豆粕市场供需概况

  (一)国内生产概况

  我国是豆粕的生产大国,豆粕产量位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我国的豆粕的生产基地,加上山东、河北、河南,豆粕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1993/1994年度之前,我国豆粕产量一直维持在500万吨以下。1993/1994年度,国内豆粕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638.5万吨,之后,国内豆粕生产虽然受进口豆粕的冲击,但产量还是稳步增长。

  (二)国内豆粕消费

  我国豆粕市场的特点是北方生产,南方消费。东北3省是我国主要豆粕生产地,而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则是豆粕的主要消费地。豆粕消费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重庆、北京和上海等省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禽鱼等食品的摄取量大幅增加,促进了饲料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家禽、优质瘦肉型猪所用饲料迅速增加,刺激了对优质蛋白饲料的需求。我国饼粕类产品很多,油菜籽和棉籽饼的产量也很大,但这两种饼粕都要经过脱毒后才可用于饲料。因此,目前国内使用的优质饼粕主要是大豆粕。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豆粕的产需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豆粕生产已不能满足消费需要。1994年以前,中国是豆粕出口大国,其年出口量一般都超过100万吨。1995年因大豆生产下滑,可供榨油豆减少,国内生产接近686万吨,消费600多万吨,市场供需平衡有。1996年国内榨油用大豆进一步减少,但进口大豆增加,国内豆粕生产恢复到697万吨,消费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只有通过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内强劲的需求。1997年国为豆粕生产量达到780万吨,消费量增加到近1100万吨。1998年我国豆粕生产量达到800万吨,消费量约为1200万吨以上。1999年,国内肉类价格下跌,豆粕市场需求量有所下降,预计比1998年略有下降。

  豆粕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大豆资源,二是国内饲料需求,三是豆粕的进出口情况,四是进口鱼粉情况。近几年,中国豆粕和鱼粉进口的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两者总量中,豆粕贸易量由1995年的34%上升到1997年的80%。随着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豆粕已成为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豆粕的生产和消费直接受到养殖业景气程度的影响。

  (三)我国豆粕贸易特点

  1. 从豆粕出口国到进口国的巨变

  1996年之前,我国豆粕的产量大于国内消费量,在国际贸易中是主要出口国之一。1994年,国内豆粕产量的50%用于出口。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规模扩大,国内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国内豆粕生产成本较高,国际市场豆粕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大量廉价豆粕进口我国。

  1996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由净出口国转化为净进口国,进口量达188万吨,1997年豆粕进口达347万吨,约占国内豆粕产量的一半。1998年,大豆、豆粕进口量分别达到创记录的319万吨和373万吨。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恢复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再加上国内饲养业不景气,豆粕进口数量锐减,全年共进口57万吨,比1998年大幅下降,降幅为84.6%。

  2. 豆粕进口集中在南方口岸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中型榨油厂多在北方,因此,大豆进口多在北方口岸,而豆粕的主要消费区在南方,进口目的地多在南方口岸。1998年,长江以北各口岸进口大豆数量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80%以上(参见表4-3)。豆粕进口主要以南方口岸为主,主要进口口岸分别是上海、广州黄埔、深圳、南京、南宁等,1998年南方口岸的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87%。

  3. 进口豆粕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印度

  从进口国分布来看,我国进口豆粕的来源国分别是巴西、印度、美国、阿根廷。

  4. 豆粕每月进口量分布比较均衡

  5. 进口豆粕与国产豆粕品质比较

  由于国外大豆是机械化规模生产,品质要比农户分散种植的国产大豆稳定均一,同时国外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加工工艺先进,加工出来的豆粕蛋白含量高(44%-48%),且质量稳定。但进口豆粕从加工出厂经过运输、到港、包装等多道环节,最后到国内厂家使用,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导致新鲜度不够,但无论从感官性状还是从化学指标上,区分进口豆粕和国产豆粕都缺少明确的依据。

  (四) 国内豆粕综合平衡分析及预测

  自中国对进口豆粕开征增值税以后,进口豆粕的数量锐减,国内豆粕的供给能力正在受到明显的压力。在1999/2000年度,中国豆粕产量预计将达到921.8万吨,较上年度增长107.7万吨,期间豆粕的进口量预计为60万吨左右,豆粕的年度供给量为981.8万吨。该年度豆粕的消费数量预计为1051万吨,年度结余量为-69.2万吨。在2000/2001年度,豆粕的年度供给量预计将增长到1072.3万吨。在此期间,饲料和畜牧业可能会出现转机,这将使豆粕的消费数量出现明显的增长,预计届时的年度消费量将达到1151万吨。这样,该年度的结余量将为-78.7万吨。

  豆油供给与需求

  (一)国际市场

  豆油在世界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世界豆油产量和消费量均呈现上升态势,2004年豆油消费量居世界植物油脂消费的首位。在世界植物油贸易中,豆油贸易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世界豆油现货市场概述

  2004年世界豆油产量与棕榈油的产量相当,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两位。豆油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总贸易量的23% ,居各类植物油的第二位。

  2、生产情况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4/05年度四个主产国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1%,从图3、4中可以发现,大豆主产国就是豆油的主要生产国,2004/05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豆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7%、17%、16%、17%,四国产量之和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77%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量也比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8%。

  3、进出口情况

  (1)出口情况

  在世界豆油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豆油贸易量也不断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达到933万吨,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日益巩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量也较大,2004/05年度上述两国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的25%和7%。

  (2)进口情况

  近十年来,世界豆油进口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变化最明显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进口量为2.9万吨,2001/02年度则达到135.8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中国也是重要的豆油进口国,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外,中国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间的豆油进口量均占世界豆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国豆油进口增加迅猛,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4、消费情况

  近年来,世界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费量突破了2000万吨之后,2004/05年度豆油消费量提高至3193万吨。欧盟、美国、中国是豆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二) 国内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豆油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05年度 豆油产量为577万吨,消费量为785万吨。近年来,豆油市场比较活跃,市场价格变动较为剧烈。

  1、豆油生产情况

  (1)豆油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四大豆油生产国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豆油产量增长很快,从不足1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500多万吨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国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产销出现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国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购价格,从而刺激了大豆生产和豆油加工业的发展。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大豆加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国内豆油产量提高到80-100万吨。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我国可供榨油的大豆数量明显提高,豆油产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达到577万吨。

  (2)豆油生产分布

  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

  (3)豆油生产企业

  根据2004/05年度的统计数据,我国采用浸出工艺加工大豆的油脂企业有596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近30万吨,其中,日压榨大豆千吨以上的大型油厂87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近19.48万吨 。除此以外,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机榨油厂和油坊,超过2000家。

  2、豆油贸易情况

  我国大豆的人均产量较低,豆油供给一直存在缺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豆油进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经超过100万吨,而后逐渐稳定,2003/04年度,进口量近300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几年,年均出口在5万吨左右。

  从豆油进口的主要国家来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豆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几年,我国豆油进口量的90%以上来自这两个国家,而来自美国的豆油进口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3、豆油流通情况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京津、山东、江浙以及广东地区。在实际销售中,多数大豆加工企业会就近销售,辐射范围有限。但在西南地区,由于当地大豆加工企业较少,华东和广东地区的部分豆油会销往这里。

  豆油的销售辐射范围主要受到费用的制约,其中运输成本是影响销售费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费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销售区域和辐射范围正呈现着稳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中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原有的贸易公司正逐渐淡出豆油的流通环节。目前,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厂直接将豆油送达终端销售商或用户手中。

  4、豆油消费情况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豆油消费量只有100万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豆油消费增长很快,十多年来增长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经达到700多万吨。目前,豆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

  豆油在我国主要用于食用,占总消费量的85%以上,其中烹调用油占绝大部分。豆油在工业和医药方面还有一些用途,但数量不大,一般只占豆油总消费的10-15%左右。食用消费是拉动总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尽管我国豆油产量逐年递增,但跟不上消费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来平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