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理论: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16:09 来源: 新浪财经一、候选理论名称
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乌家培研究组(乌家培、凌晓东)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亦称宏观经济控制论,是指导政府等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依据动态反馈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政策工具,对经济发展状态与过程进行诱导性与强制性控制的理论。它与宏观管理理论、政府干预理论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它作为动态反馈控制理论同经济系统论、经济信息论密不可分。
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发展源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并适应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熨平经济起落波动、增大公共品相对于私人品比重、强化经济应变力、缩短发展中经济与发达经济差距、应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等需要。它主要包括调控主体及其扩大、调控对象及其细化、调控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与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套、调控中反馈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以及指令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调控方式的变化与改进等内容。
西方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成熟市场条件下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自1978年以来,政府面临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型双重任务,此种环境差异形成了研究和创建适合中国条件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重大需求。
五、推荐理由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有1978-1981、1982-1986、1987-1991、1992-1997、1998-2002、2003-2007、2008-2009、2010-2011共八次宏观调控。其中第五次与第七次的调控主要与外部冲击有关,前者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后者被国际金融危机牵累,因而都是扩张性调控。第一次和第四次是由于内在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粗放,导致需求膨胀、特别是投资过热,全都是紧缩性调控。第六次和第八次情况较好,有保有压,有事后调控,也有事先调控。以上这些调控活动自觉不自觉地为一定的调控理论所指导,并大大地丰富了既有的调控理论。
2. 1988年党中央把宏观调控写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文件,以后一直对宏观调控高度重视。我国学术界从1979年就开始探索与宣传经济控制论,1986年就呼吁加强宏观经济控制理论的研究。在1988年以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设立八五重点课题“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决策、预测、调控研究”,随后国家信息中心成立“宏观调控研究课题组”,收集资料,上报建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3. 1988年5月至1989年10月,在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的支持下,我国学术界有一部分学工程的学者从控制论入手联系经济,研究经济控制理论。另一部分学经济的学者从经济入手应用控制论,研究经济控制论,特别是宏观经济控制论,他们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提出要加强与改进宏观调控,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以适应当时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需要。
4. 如果说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是搞好计划工作的依据,那么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则是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据。为使经济平稳、较快、健康、持续发展,有必要确定合适的目标变量、求解有效的工具变量,根据可靠的信息,反复调控人们的经济行为,这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并有一定的原创性。
5. 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已从完全依靠行政手段,转向引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信息手段,并以经济手段为主,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单一的政策工具转向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从经济过热的通胀治理转向也有经济过冷时通缩治理,从强制性的硬着陆转向诱导性的软着陆,从大力度的全面调控转向微调、点调等局部调控。但宏观经济调控尚需与微观经济放开搞活相配合,并应进一步明确目标导向、加强信息基础、提高调控能力、改进调控绩效。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6. 乌家培1979年提出经济控制论(见附件材料13-15),1986年撰文给《计划工作动态》建议加强经济控制理论研究(见附件材料10),1989年组织部分学者领衔撰写《宏观经济控制论》并于1990年出书(见附件材料4),随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国民经济管理中决策、预测与调控研究》,就宏观调控部分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等期刊与有关书籍发表论文多篇(见附件材料1-3、6-9),并应邀到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作客座教授,用英文写成论文《Macro-Control Is the Guarantee of Market Economy》载该所学术论文298号(见附件材料19),还指导博士生凌晓东完成博士论文后发表专著《机制转换中的宏观经济调控》(见附件材料5)。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 乌家培、凌晓东:《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研究》,发表于1992年《经济研究》第5期。
2. 乌家培:《宏观调控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保证——从日本的宏观调控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于1993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第4期。
3. 乌家培、秦海:《宏观调控若干理论问题》,原载房维中、桂世镛主编的《当前宏观经济分析与宏观调控》,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年版。
4. 乌家培主编:《宏观经济控制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 凌晓东:《机制转换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年出
版,1995年再版。
6. 乌家培、李长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发表于1993年《经济与信息》第9期。
7. 乌家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问题》,原载房维中主编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如何结合的探索》,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版。
8. 乌家培:《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与现实》,发表于1995年《财经问题研究》第1期。
9. 乌家培:《谈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发表于1992年《经济导刊》创刊号
10. 乌家培:《加强宏观经济控制理论的研究》,发表于1986年《计划工作动态》第11期。11. 乌家培:《经济系统的宏观控制》,原载于《乌家培文库》第四册第252-274页,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版。
12. 乌家培:《搞好宏观调控,增强微观活力,促使经济稳步前进》,发
表于1997年《经济与信息》第1期。
13. 乌家培:《谈经济控制论》,发表于1979年《世界经济》第9期。
14. 乌家培:《经济控制论》,发表于1984年《国外社会科学》第10期。
15. 乌家培:《控制论与控制理论的异同》,发表于1985年7月22日《北京科技报》。
16. 乌家培:《经济控制论的发展前景》,原载于《乌家培文库》第四册第281-288页,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版。
17. 乌家培:《加强对宏观管理的研究》,原载于《乌家培文库》第五册第616-620页,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版。
18. 乌家培:《谈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表于1993年《财经问题研究》第9期。
19. 乌家培:《Macro-Control Is the Guarantee of Market Economy》,
发表于1992年日本大阪大学经济研究所学术论文298号。
20.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宏观调控部门与企业间的关系及其问题》等四篇调查报告资料,发表于《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2年第76期。
21.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宏观经济调控资料》,发表于《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3年第35-36期。
22.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关系不顺宏观难控——计划、财政、银行三者关系研究》等上报材料三份,发表于《经济内参清样》1992年第249、257、260期。
23. 凌晓东:《机制转换中的政府干预》,发表于《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1992年第12期。
24. 凌晓东:《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干预》,发表于《管理世界》1992年第6期。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