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批基金鸣金收兵 发行计划壮志难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4:2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一批年初踌躇满志地谋划大跃进的基金公司鸣金收兵了。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不少基金公司已明确表示今年不再发行新基金,其中还包括规模排名前十的大型基金公司。

  多家公司产品延期发行

  在产品审批多通道刺激下,年初基金公司曾轰轰烈烈地规划着新基金发行蓝图,甚至有基金公司喊出一年发行10只以上新基金的口号。可如今,冷清的发行状况让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现实。

  “我们公司今年已经不准备再发行新基金了。”一位前十大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本来计划10月份发行1只新基金,连发行营销规划都差不多完成了,但因为市场太差,决定将发行期推迟到明年,四季度只进行老基金的持续营销。而该公司年初的规划是发行7只产品,目前已发了6只。深圳另一家基金公司同样做出今年发行7只产品的规划,但该公司市场部人士明确表示,这一计划今年难以完成。

  大公司难行,小公司更是惨淡,证券时报记者近期不断听闻有基金公司表示要提前退出今年的新基金发行,有的明确表示延期到明年,有的甚至连发行期都没确定。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本来近期还要再发1只新基金,但公司和托管行协商后,已经决定将这只新基金延期到明年再发。多家小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表示,现在新基金发行费用太高,勉强发出来也是迷你产品,还会亏几年,不如不发了。

  数据也显示,一批新基金确实批而不发,不少小基金公司新基金是打满“6个月大限”才进入发行。今年以来合计有227只新基金获批,目前42只产品还未确定发行期,占比达到18.5%,不少产品获批时间已经超过3个月。其实在2008年,也曾出现一批“批而不发”的新基金,现在不过是昨日重现。

  基金节衣缩食保利润

  虽然年初基金公司雄心壮志,但实际上只有建信、诺安、嘉实、南方、易方达等大基金公司发行了6只新基金,而有14家基金公司今年仅发行了1只基金,1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2只产品。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还是维持了往年的发行速度。

  基金发行规模更是惨不忍睹。已成立的166只基金中,87只产品募集规模不足10亿元,占比超过五成,更有43只基金募集规模低于5亿元,都是迷你型产品。

  面对惨淡的发行,基金公司过上了节衣缩食的日子,降薪、人事冻结、控制费用……都纷纷出炉。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不少基金公司为了保住今年的利润,成本控制非常紧,不仅暂缓新基金发行,各个部门都在缩减开支。沪上不少基金公司为了省钱大搬家,迁入租金较低的办公大楼。而前述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人士还表示,“我们公司内部还传员工要减薪。”

  一家挣扎在“盈亏平衡线”的小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明确表示,渠道等各级人员若无必要不要出差,并将营销等费用支出全部砍掉,不少年度活动已经确定延期举行。甚至还有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年底对基金公司投研人员的出差也进行了限制。

  “现在真是严冬,是我在基金行业这么多年来亲身经历到最艰难的时候。”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事实上,争抢发行新基金,不过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恶性循环。数据显示,从2009年以来,在新基金只数迅速膨胀的背后,是基金业整体规模的不断缩水。今年上半年,成立的新基金超过100只,但整个基金业规模却缩水。这意味着,拼首发意义不大。如今,基金公司主动放缓发行步伐,虽然无奈,但也许是一个破解发行难题的良好开端。

  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杨卫东就明确表示,以后每年新发行公募产品估计在1到2只,推什么产品的出发点在于是否“好做”而非是否“好卖”。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