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南方食品再成股市黑天鹅 基金坚守市值缩水严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1 11:4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童刚 许唯放

  当重庆啤酒等一批连续跌停的“黑天鹅”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A股市场又出现了新的“黑天鹅”——除了中恒集团在三天内暴跌逾25%,南方食品(000716)在近日大盘的震荡反弹中亦连续下跌,两个“一字板”令持有者很受伤,其中包括一些坚守其中的基金。近期A股这样的事件接二连三,投资者一不小心便踩中“地雷”,对市场来说负面影响极大,人们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监管层又该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重组过程一波三折终告流产

  去年6月27日,公司公告称,“因公司预计有重大事项发生,今日开市起停牌,待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这一停,就是半年。之后,公司于6月29日公告,第一大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与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11年6月29日起开始停牌。

  公司同时表示,自本次停牌之日起30天内,公司将按照相关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相关事项,公司股票将于2011年7月29日恢复交易,公司承诺在股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但是,此后公司一再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并一再延期复牌。期间,公司公布了2011年中报,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南方”变更为“南方食品”。公司还公告了一系列其他公告,诸如下控股子公司获减免所得税、转让广西南方米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以及与南方食品南宁管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重审进展等。

  转眼半年过去了,当投资者抱着“好事多磨”的心态等着其重组方案公布时,今年1月19日,公司一纸“中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告,宣布了本次重组最终流产,当日公司复牌后即报“一字板”跌停,次日公司股价继续巨单封跌停。

  公司重组夭折已经不是第一次

  对于中止筹划的原因,南方食品的表述较为笼统,然而,长期追踪该公司的市场人士认为,回看南方食品自2011年6月停牌后的事件发展,公司第一大股东黑五类集团及公司自身陷于诉讼仍未解决或才是公司重组中止的真正原因。

  自2011年12月7日开始,广西投资集团在媒体上多次刊发债务催收公告,公告称,黑五类集团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截至2011年11月30日,尚欠广西投资集团款额共计1971.09万元未归还。虽然并无证据表明南方食品的重组难产与控股股东所欠债务及相关司法诉讼有关,但人们可以发现,长时间停牌后又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对南方食品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2011年2月1日,停牌了两个多月的南方食品公告称,由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范围较广,部分资产存在受限情形,虽经重组各方积极磋商和努力工作,但重组条件尚未能完全具备。因此经与有关方面磋商,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当时已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南方食品身陷于南宁管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纠纷事宜是重大原因。直至今年1月14日,南方食品发布《关于南宁管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重审进展情况公告》称,经最高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后将该案发回南宁中院重审,南宁中院据此另行组成合议庭对该案进行审理,至今尚无结果。

  基金坚守其中市值缩水严重

  对于中止筹划重组事项的理由,公司公告称,在公司停牌期间,2011年8月中国证监会新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修订的《重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公司及财务顾问经多次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认为公司的本次重组条件尚需完备,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中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这一“审慎”的决定,带来的是股价的连续跌停。由于连续停牌,坚守其中的投资者无法抛出股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连续跌停(由于一字封停,这两个交易日也难以抛出)。与普通投资者一样,驻守其中的基金也一起承受着市值缩水的巨痛。据公开资料,截至去年三季末,华夏红利混合型基金持有公司股份318.20万股、长信增利动态策略基金持有其289.98万股股份、华宝兴业多策略基金持有223.64万股、宝康消费品基金持有220.01万股、国泰金鹰增长基金持有148.73万股——几家基金共持有其流通股约1200万股。仅周四周五两天,基金持有的筹码就缩水2184万元。而以目前的情况看,该股的下跌还没有结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市值还将继续缩水。

  去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失败或中止的案例越来越多,其带来的是股价的连续下跌,如ST传媒、索芙特、科力远、安泰集团、万方地产、大港股份、神马股份、大元股份等等,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亏损,也对整个市场带来了较强的负面冲击。这种情况固然也有受政策和环境影响的客观因素,但上市公司在筹划相关事项时,能否再慎重一些,多为股东利益考虑一些,而有关部门能否加强这方面的监管,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让投资者少受一些损失呢?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