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志民: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消化市场不平衡情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20:27 来源: 新浪财经

  李选进:很多投资者都想听听,这些投资的一把手到底会怎么里看中国的经济转型,以及在整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投资之路到底是什么?我想接下来时间很宝贵,我们就请陈总先给我们发表一下,中国经济转型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的投资机会又是什么?

  陈志民:其实大家知道,过去几年,特别在10年,11年中国的A股市场表现不太好,有资本市场本身结构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普遍A股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一定的担忧。包括现在很多人都关心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想讲的一点,我们经常对中国的很多事情是在不断的犹豫,越是本土的人越是担忧。哪怕在30年前,谁也没想到改革开放走出来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我说这个的意思是,如果从一个相对乐观的角度来讲,我相信中国经济转型一定能转得成,但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办法,按照很逻辑化,理论化的方式说一二三怎么走。这是对于转型一个大的方向判断。

  具体回过头说,中国经济转型大概往哪个方向走?现在从中央政府也好,经济学,理论界也好,很普遍的是想学美国,美国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几个字总结,我的体会。第一个当然是创新,也就是高科技,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科技。第二,轻资产,它的重工业基本没了。第三,轻劳动力。由此美国的标杆,很多理论学界也好,政府也好会提出来,中国应该发展高科技,发展消费啊,在资本市场的体现就是白酒加网游或者加动漫。我个人的观点有一点不一样,单纯靠喝酒玩动漫,中国经济是不可能转型成功的。大家应该很清楚,中国有太多的中低端的劳动力。我去年有机会到德国走了一下,我觉得中国比较大的方向跟德国学习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德国保持了许多高端的制造业,奔驰也好,宝马也好有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是在德国本土完成的,所以德国的失业率一直是比较低的。我个人观点,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比较大概率,高科技要,消费是要,但是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路径把我们高端装备制造业给发展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过去几年资本市场里头有很多这样的,商业也好,格力电器也好等等,有很多这一批企业产生,我们在股票投资中发现,国内所谓的高端制造业碰到了瓶颈,以前的模式是组装,这时候有规模优势,有规模优势以后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所以很容易做大。但是现在做大以后核心的问题是在核心部件上没有突破,所以这几年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也碰到瓶颈。

  回过头讲经济转型的方向,大体的判断就是,除了市场所说的高科技也好,消费也好,我觉得更多的要有一个支柱产业,比较大概率是高端制造业能够消耗中国的劳动力。至于投资机会,我觉得中国的A股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有它的独特性,我前两天一个观点,中国的A股市场,用中医角度讲阴虚火旺,你说整个市场不行也不会,用中医角度讲也不能急,急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我的意思是,一方面蓝筹股也好,价值股也好确实是被低估的。另外一方面无数的垃圾股高得瞪目结舌。现在投资来讲,我们觉得很难,难就难在价值型的股票存在一定的低估,确实有回归的需要,但是确实增速在下滑,利润增长的重心是往下的,尽管估值的重心会慢慢往上。另外一方面10年开始,特别是09年新的发行制度改革以来,这些戴上高科技帽子的公司,估值价格高得惊人,即使你找到很有增长力的公司,你也要忍受三到五年消化估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从投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持续一年两年的时间来消化很不平衡的市场情况。谢谢!

  李选进:今天机会难得,大家一定很关注,到底未来这一年到18个月到底怎么来投资呢?现在就这个问题请这几位老总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投资者你们会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建议,对未来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点。

  陈志民:奥觉得这个问题,晓明已经回答得非常好,我大体的观点跟他类似。如果看18个月确实股票基金,权益类的基金机会比较大。短期来讲,三个月半年时间来讲,确实还需要经历一些煎熬吧。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结构的转型,还有资本市场,今年在郭主席的立党之下也面临很大的转型。我自己的感觉有点像当年股改的前夜,股改当时也是在政府市场,方方面面最后找到一条好的,至少回头看是不错的解决之路。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畸形的产物不是政府造成的,是市场造成的。这个做起来还挺难的,要真正解决,甚至比搞股改还要难得多,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东西,用中国投资结构的问题,我的感觉就是一团乱麻很难搞,我自己感觉这个事情更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当然我也相信,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以证监会的智慧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对18个月的市场看好的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