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条例陷难产僵局 涨工资到底谁说了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9: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工资条例》出台时间再次被押后,至少在今年年内基本“难产”。这一条例酝酿三年的背后,是劳资双方的激烈博弈。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最低工资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规定、“同工同酬”的规定。据介绍,在《工资条例》的草案中的上述条款,遭到来自全国工商联、国企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反对。
酝酿中的《工资条例》将是一个地位仅次于法律的国务院行政法规,明显高于一般部门文件,具有更强的规范和约束力,对象包括除公务员等特殊群体之外的所有企业,而不分央企、民企,旨在重点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底层工人欠薪等问题,同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协商机制等。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的部分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对最低工资增长表现出压力,部分企业主表示,在现有的税费和原材料等成本的压力下,最低工资再涨30%,企业将“顶不住”,不过,大部分企业主并非一味反对涨工资,“如果税费减少,这部分成本完全可以拿来填补工人工资的成本,工人工资增长了,企业能留住人,也对发展有利。”对于《工资条例》的“难产”,部分劳动者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涨薪到底谁说了算?”
焦点1
国企:劳务派遣难获“同工同酬”
由于现在劳务派遣职工的工资没有纳入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没有纳入工资成本,只是作为劳务费,对已有的国有企业老板、老职工的利益不受影响。《工资条例》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于央企来说,意味着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这也成为央企反对的焦点。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不少企业在追求利润的驱动下,违反此规定,随意扩大使用劳务工的范围和要求。
记者从广州市总工会了解到,目前,部分企业的劳务工已达职工比例的50%,有的企业仅劳务工就达数千人。同时,劳务派遣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管、劳务工的权益受损、无法加入工会等问题比较突出。广州市中级法院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法院受理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中,因劳务派遣而引发的纠纷占相当大的比重,个别法院受理的这类案件甚至占到劳动纠纷总数的三成。
同工不同酬,是劳务派遣工各种争议的焦点问题。为维护劳务派遣工的权益,市总工会提出,今年底,劳务派遣企业建会率需达到65%以上,劳务派遣工入会率要达到80%以上。让更多的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组织,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劳资谈判中,为劳务派遣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国资委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要是对劳务派遣问题比较敏感。由于现在劳务派遣职工的工资没有纳入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没有纳入工资成本,只是作为劳务费,对已有的国有企业老板、老职工的利益不受影响。对于劳务派遣工人工资如何规定,如何确保实现同工同酬,成为《工资条例》中又一个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一份由全国总工会完成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这比此前人社部公布的2700万多出逾一倍,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在央企,千万劳务派遣大军与央企正规军之间,收入差距甚大。《工资条例》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于央企来说,意味着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这也成为央企反对的焦点。
焦点2
私企:中小企业受困“最低工资”
根据广州中小企业简报显示,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广州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链不断趋紧。尤其今年日本强震为广州市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订单显著下降。
与“同工同酬相比”,中小企业更加关心“最低工资”的规定。职工最低工资问题的分歧主要是对调整工资比例、是否每年调整。由于涉及提高工资,国资委、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都有不同意见,认为如果增加工资比例高、每年调整的话,就增加了企业负担。
从广州市的情况来看,截止2010年11月,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7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8%。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接近六成,他们的生存情况到底如何?广州市中小企业局主办的中小企业简报显示,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石油价格上涨带动塑料、PV、燃料等价格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也随着国家《劳动法》的实施以及珠三角对最低工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投入资源成本。该简报提出,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影响最大,相当部分制造业企业均较早接受订单,在销售价格不变、无法将成本转嫁至销售渠道的情况下,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如果单单看标准,目前广州市是全国最高的。今年3月1日起,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了1300元/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为,1300元/月的标准已综合考虑了避免一次调整到位对企业稳定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征求了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从全市劳动力市场薪酬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招聘的最低薪酬都在这一水平之上,因此,广州市目前13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影响。
企业:“工资肯定要涨 税费负担能否下降?”
“最低工资再涨30%,我的企业就要顶不住了”,一家做精密零件加工的中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并非劳动密集型,而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工人的工资远远高于广州市目前规定的130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为工人缴纳社保金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的”,目前,他按照规定为工厂每个工人购买了5种社保,每个工人每月的社保金是798元,其中,个人负担190元左右,企业负担600多元。“在我的企业支出中,劳动力成本占了40%左右”,他明确表示,最低工资再上涨30%,他的利润基本被压到极限,“工厂分分钟都面临亏损”。
该企业主算了一本账,在企业的日常开支中,劳动力成本占了40%,原材料成本30%,各种税费成本占了30%,“如果税费能下降,这部分成本下压之后,完全能用来填补工人工资上涨的成本”,他说,“我们也想涨工资,前提是企业负担得起.。”工资高了,工人才愿意留下来,特别是一些熟练工和技术工,对于企业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这类工人流失的话,是很大的损失。
劳动者:
“涨工资到底谁说了算?”
来自湖北的陈先生在广州某工厂做车工6年,今年,他选择回老家,开了一家杂货店,“广州的生活开支很大,我发现,回老家开店每个月存下来的钱,跟在广州打工差不了多少。”他说老板对他走人很是不舍,“那也没办法,他开不出更高的工资,家人也希望我不要再出门奔波了”。
从普工到技工,从初来乍到变成“南漂”老手,陈先生的工资在6年间翻了4倍。“一开始去劳动力市场,企业只肯给最低工资招我,谁叫我没技能也没经验呢?”他说,随着自己的底气越来越足,他在跳槽的过程中有了选择企业的资本,“1300元是广州的最低工资,我不可能拿这个数的,大多数企业开出这个工资也招不到人。”他说,广州调整最低工资,他也会关注一下,不过跟他本人的关系并不算很大,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所在的企业是不是涨工资了。“我不清楚涨工资到底谁说了算”,当记者告诉他,《工资条例》的草案有规定工资逐年上涨的条款时,他说自己没有了解过。
政协委员:“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资更敏感”
政协委员吴名高表示,在目前资方强势的情况下,《工资条例》无疑将为劳动者的权益带来更多一层的保护,就目前争议的焦点胶着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机制、同工同酬,这三点都是历来的老大难问题。“工资增长归根到底还是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资所产生的劳动力成本更加敏感”。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工资开得越低越好,只要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直到招不到工人,才会不得已将工资提高那么一点点。”吴名高说,这种类型的企业,必须有做好应对《工资条例》出台的准备,虽然企业不可能脱离自己的能力开工资,但是通过压榨劳动力成本换取利润的时代早就过去,“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转型,广州市早就一直在提,如果还是充耳不闻,那就只能面临倒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