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募基金正被散户抛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16:44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即便是保险、券商等机构出现了些许增持现象,但公募基金却仍被广大散户抛弃,困境似乎才刚刚开始。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袁京力】新基金的危情时刻正在上演。

  8月中旬,合资公司纽银西部基金旗下的一只新基金完成募集,共计3301户投资者认购了3.47亿份,人均10.5万份。在市场低迷情况下,这份相当不低的人均认购额,让外界质疑其存在找机构当“托”的嫌疑。

  据报道,在募集期的前三周,该基金募集额只有3000万元,在最后一周募集额快速上升让人感到意外。

  这就是目前公募基金遭遇的困境:在连续缺乏赚钱效应下,散户远离,公募基金被迫找机构帮忙,而导致产品高度机构化,规模难以做大。

  但规模难以做大,基金公司增长的态势受到遏制,上半年上市公司参股的4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其余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或者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公募基金的沉沦似乎才刚刚开始。

  散户远离

  新基金认购户数反映了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而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募集数据表明,散户正在远离公募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67只偏股基金,仅有126万户投资者(不考虑重复因素,以下同)参与了新基金的认购。

  同样在放开产品的2010年,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100只偏股基金,获得了291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在2009年的牛市中,共计571万户参与了这些偏股基金的认购中。

  散户远离基金的程度甚至比2008年严重。

  即便是大跌中的2008年,公募基金发行了115只偏股基金,共计171万户投资者参与了新发产品的申购。

  显然,按照目前的偏股基金募集势头,2011年公募基金要实现或者超越2008年171万户参与认购仍具有不小的挑战。

  这一数字,与2007年更是相形见绌。是年,“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共计吸引了179万户投资者的认购,“中邮核心成长”、“华夏蓝筹核心”分别以159万户、108万户紧随其后。

  按照这样的数据,2011年以来所有新发基金的认购户数,尚不及2007年个别发行较好的单只基金。

  而在散户广泛参与的2007年,共计1825万户投资者参与了公募基金的认购,这些新基金首发募集了4485亿份,而随后的熊市让这些没有逃脱的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新基金这种困顿的局面,让基金销售人员回到了似曾相识的2004年。在宏观紧缩和A股市场低迷的双重打击下,公募基金募集出现低量,但此后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改变了这一格局,公募基金资产在两年后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募基金的净赎回仍在继续。在偏股基金一季度出现626亿份净赎回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在二季度又出现了142亿份的赎回额,今年上半年共计出现了768亿份的净赎回。

  而从持续营销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不足200只基金出现了净申购,接近500只出现了净赎回,后者远大于前者。

  “买来的”高度机构化

  在散户抛弃的同时,公募新发产品也呈现高度机构化的特点。

  以67只基金募集了849亿份,以及126万户的投资者计算,每户平均认购数接近7万元,在目前股市尚不见好转情况下,这已经是较高的数值了。

  即便是在最差的2008年,公募基金共计募集907亿偏股基金,户均认购量只有5万元左右,相对于2011年公募基金的数字,这依然比2011年的平均数低出不少。

  此前,证监会曾出台政策,要求基金公司在基金销售中不得采取“一次性奖励”的方式,但市场上不时传出基金公司违规支付丰厚奖励以谋取扩大规模的故事。

  “上海有的公司给予渠道千分之二的一次性奖励,把基金当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卖,自然量就上去了。”上述深圳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对此愤愤不平。

  此外,在紧缩银根情况下,受存贷比考核的束缚,银行销售基金的热情大减。事实上,进入7月之后,包含嘉实等大公司的新产品募集规模均比发行的产品规模小不少。

  从2011年上半年排名靠前的基金来看,机构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招商证券(600999.SH)半年报显示,招商证券给基金公司送来了礼包——分别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10亿元的委托资产管理合同。

  这在指数基金或者ETF产品发行时表现得尤其明显。据两家正在发行ETF基金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目前散户认购不踊跃情况下,均以多跑券商自营或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机构化还体现在一些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中。

  据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透露,2011年上半年,人寿资产几乎每个月给予了公司旗下公募1至2亿元的申购。

  以已经公布半年报的鹏华价值为例,该基金业绩在今年上半年位列股票型基金的榜眼,其机构持有人的份额已经由去年底的6亿份上升至目前的接近11亿份,机构持有该基金的份额已经接近10%。

  此外,另一位深圳基金公司营销副总表示,2011年来,人寿资产和平安资产对公司公募的申购资金在20亿元左右。该公司为2011年来少数基金规模增长的公司。

  生存危机

  在利用新产品拓展规模不力时,公募基金的生存危机也浮现出来。

  一些新基金公司目前也正在承受煎熬。

  升华拜克(600226.SH)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其参股的财通基金,今年上半年亏损3000万元,该公司成立于6月21日,离半年报截止日仅10天。

  如果照此花钱速度,在两年内,财通基金将把其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消耗完,又将面临股东注资的尴尬境地。

  亏损的不止财通基金一家。

  民生银行(600016.SH)旗下的民生加银基金上半年亏损1237万元,而浦发银行(600000.SH)旗下的浦银安盛基金亏损1079万元,前者自2008年11月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之中,目前净资产只有不到0.6亿元。

  这种艰难正向大基金公司传导。

  基金业内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五的博时基金,其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有2.63亿元,总经理肖风也退居二线。

  而净利润下滑已经是大势所趋,券商最近的半年报显示,公募基金的坏日子似乎正在来临。

  以广发证券(000776.SZ)参股的易方达和广发基金为例,前者营业收入9.98亿元、净利润3.47亿元,分别下降4.13%和8.44%;后者营业收入为7.7亿、净利润3.04亿元,收入增长4.76%,净利润微幅下滑。

  即便是公募龙头的华夏基金,其基金管理费收入14.16亿元,比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10%。

  而如果熊市还将继续一至两年,不少小基金公司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