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雀巢盘剥奶农缘于成本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1: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企业+奶农”的经营模式,让奶农总是很受伤

  雀巢“盘剥”奶农缘于成本压力?

  崔丹 林向

  曾经作为成功案例的雀巢双城模式,却因克扣奶农、压低奶价、垄断奶源等问题受到质疑。有媒体报道称,雀巢在黑龙江双城市短秤收购,一桶奶少一公斤,并阻止奶农将奶卖往外地,垄断奶源。

  对此,雀巢方面称,“雀巢不欺骗农民”,并表示雀巢对文章所提问题非常重视,不会容忍这种做法,正与当地政府一起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业内人士称,出现这种问题是缘于雀巢沿用的“企业+奶农”模式,在当前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因掌握话语权,雀巢为了转移成本压力,才会出现压低奶价、克扣奶农的现象。

  转移成本压力

  目前,雀巢在中国的奶源主要来自于双城,雀巢集团曾在内蒙古兴建了奶厂,收集当地的牛奶,但是该厂产能不足双城市的三分之一,加上内蒙古一直是蒙牛及伊利的地盘,因而雀巢主要奶源仍在双城市。

  双城也因雀巢变成一个奶城,双城市政府网站显示,雀巢每年交给当地政府的税收占当地总税收的近六成。而一家独大的现状,也让雀巢在弱势的养殖户面前牢牢地掌握了奶源的主动权。

  对此,雀巢表示,“雀巢没有垄断”,双城还有其他乳品企业。“而该合资公司的关系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雀巢表示,“我们正在与政府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继续保持双城的成功态势。”

  事实上,此前雀巢的双城模式一直备受赞誉。早在1987年,当时北方奶牛养殖业不成系统,雀巢已经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供应链,通过给当地培育双城牛奶基地,投入巨资帮助奶农采购奶牛及饲料、提供技术等建构与奶农之间的信任,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榜样。

  但随着玉米、大豆等饲料成本的一路走高,奶价随之走高,雀巢与奶农之间的利益冲突开始爆发。而在《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名人士表示,雀巢被指责克扣奶农,主要来源于成本压力,欲将其转移到奶农身上。“今年原奶价格上涨得厉害,而除了干粉,雀巢其他产品线提价不明显,导致其成本压力变大。”奶业营销专家冯启认为。

  而雀巢与奶农矛盾的激化某一方面也来自蒙牛与伊利的加入。黑龙江奶协相关人士透露,此前,蒙牛、伊利分别在双城市附近的大庆、肇东建设工厂,并打算进驻双城市,但遭到当地政府的拒绝,两家公司只好在周边开设奶站,收集双城以外奶户的零散牛奶。

  但随着蒙牛、伊利先后提高收购价,虽然当地政府严格控制奶源外流,不过一些奶农仍然不惜冒险将牛奶送往蒙牛、伊利的奶站。

  落后的模式

  “三聚氰胺”事件后,最近两年企业为了保证奶源安全,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国内乳业巨头都开始自建奶源基地,但是雀巢却仍在沿用原来的“企业+奶农”模式,正是这种模式被认为是雀巢奶业问题之源。

  “这种‘企业+奶农’的模式,主要矛盾就在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博弈关系。当原料成本上升时,政府监管严格点,企业吃点亏,这种模式可以暂时维持一种平衡,但当奶源紧缺或严重过剩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商务部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表示。

  而事实上,雀巢与奶农的矛盾由来已久,行业刊物《奶业科技》上曾刊文称,2007年以来,奶牛饲料的价格持续上涨,而雀巢公司的原奶收购价格是同行业中较低的,使奶牛户的养殖效益持续走低,在奶业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政府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雀巢公司多次协商,先后5次上调了原奶的收购价格。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在雀巢双城模式下,可能存在季节性收奶价格偏低的情况,但是这一模式能存在20多年,至少说明这种模式下当地养殖户还能获得不错的效益。不过,该教授还指出,这种大企业加奶农的模式是我国早期的养殖方式,存在一定的历史既成性。

  “雀巢近两年在奶源建设上并没有更多的发展,这点确实让人感到遗憾,可能是对于这种模式过于自信了吧。”宋亮认为。

  宋亮还称,目前双城市提供的奶源在其国内产品中大概占据不到一半的比例。而其在国外的奶源并没有像在中国一样从奶农手中收取,主要采购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恒天然等大型牧场。

  这种模式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尤其是通过奶站收购环节。据当地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雀巢除了入股几家较大的奶站之外,其他奶站都是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奶站当然会追求利益,存在压价克扣等方式很正常。”该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奶农”模式无论质量控制多好,分散养殖模式的困局依然存在,雀巢双城模式也难破这一困局。因此,在市场变化面前,如何在保证原奶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奶农利益,对雀巢来说仍然是一个课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