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家雷允上公司齐否认生产汞超标牛黄消炎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3: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卓铭

  一款汞超标的“牛黄消炎丸”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意“沾手”。

  5月8日,香港卫生署要求在香港市场上召回虎丘牌牛黄消炎丸,卫生署发言人表示:“经政府化验所化验,该药品含汞量超出限量标准约63倍,故此作出上述呼吁。”

  由于香港卫生署公布的超标药品图片显示,其生产厂商为“雷允上(苏州)药业有限公司”,而国内冠以“雷允上”字号的企业较多,因此三家上市公司华东医药(000963)、上海医药(601607)、开开实业(600272)都被卷入到其中。

  5月10日,开开实业董秘黄伟康明确表示:“我们的子公司叫雷允上西区公司,主要从事药品销售,不生产药品,肯定和牛黄消炎丸没有关系。几家雷允上之间也没有关联关系。”

  总部位于苏州的雷允上药业工作人员确认:“这并不是公司的产品,公司目前对外统一称雷允上药业,所披露的‘虎丘牌’这个商标我们也早就不用了。”

  三个“雷允上”

  “雷允上”们纷纷拒绝“沾手”牛黄消炎丸。

  开开实业有着明确的拒绝理由。黄伟康表示:“雷允上分为上海雷允上、雷允上北区、苏州雷允上、雷允上西区等几个公司,我们的子公司叫上海雷允上西区公司,其他三家的情况我并不了解。”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雷允上西区是一家药品批发企业,并不参与药品生产。

  位于苏州的雷允上药业也不愿承认生产销售牛黄消炎丸。该公司的宣传网站上,被曝光的牛黄消炎丸赫然在列,归入“治疗系列”中。不过上述工作人员称:“该药早已不再生产,在香港出现的可能是冒牌的假药。”

  仿冒的产生可能正是与雷允上品牌归属权的一团乱麻有关。

  雷允上创始于1734年,兴起于苏州,发迹于上海。因此两地都有冠以雷允上字号的企业。

  1997年,中国远大集团收购了雷允上(苏州)药业集团70%的股权,并与苏州药业集团共同组建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2008年,远大集团履行股改承诺,将上述70%的股权注入了华东医药。

  在上海,雷允上在2000年也遭遇了一轮整合。2000年9月,上海医药控股了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并将雷允上南号、雷允上北号整合其中。目前,上海雷允上药业归属于上药的子公司上海药材公司所有,而知名的雷允上药店则与华氏大药房一起,成为上药旗下的知名连锁药店品牌。雷允上北区依然存在,同属上药控股。

  2000年4月,雷允上西号与上海静安药材公司重组,成立雷允上药业西区公司,其后被开开实业收购。黄伟康表示:“雷允上西区的店,都会明确标注雷允上西区的字样。我们没有计划整合其他雷允上品牌,也不知道其他雷允上的整合计划。几个雷允上相互之间都是独立的。”

  三家“雷允上”中,只有苏州的雷允上药业注册了“雷允上”商标,其他几家企业只是利用其字号,上海雷允上药业以“雷氏”和“神象”为商标。

  历史上,雷允上品牌整合的呼声不止一次传出,但一直未能成行。2011年,雷允上西区为开开实业贡献净利润1398万元,占开开实业当年净利润的36%;苏州的雷允上药业则是远大集团兑现股改承诺时注入的资产;上药更是不可能放弃雷允上这一上海地区连锁药店的王牌。因此三家整合的难度极大。

  超标悬疑

  虽然雷允上药业否认生产汞超标药品,但并非只有假药才被香港认定为重金属超标。

  被香港查出汞超标问题的国内药品很多,牛黄消炎丸并非第一家。2011年8月,三款中成药也因为重金属超标,被要求召回。当时三家企业均发表声明,表示产品合乎国家标准。

  根据香港现行的《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在港销售中成药中,汞的法定限量标准按服用量计算,每日摄入量不得超过36微克;砷每日摄入量不得超过1500微克;铅为每日不超过179微克。

  香港卫生署指这款含汞量超标约63倍,意味着每日摄入量超过2268微克,按照该药包装上注明的每日摄入量30丸计算,平均每丸含汞量为75微克。

  由于上述药品属于在港注册的中成药,因此在审批时通过了中药安全性检测。不过香港卫生署的确有进行“恒常市场监测”的权力,保障港府市民用药安全。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开发促进会研究员林秀珍表示:“重金属超标一直是境外指责中药安全性的靶子。实际上中成药成分不同,对重金属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中成药里面,重金属正是起疗效的成分之一,因此只能说观念不同。”

  按照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汞含量只要低于200微克/千克就为合格。但这是指一般的药用植物及制剂,有一些矿物用药也被称为重金属超标的“元凶”,例如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如果按照严格的规范,这些品种都有可能被判定为重金属超标。

  对于出口境外的药品,林秀珍认为:“只要进口方没有特殊的要求,国内企业一般都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因此国内外的中成药质量都应该是相同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