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18:14 来源:一财网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7月4日刊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剧锦文教授的采访全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剧锦文表示,应采取差别化的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并大力发展民营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
今年以来由于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1-2日在石家庄市考察工作时强调,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金融系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握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力度,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有保有压,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毫不动摇地加强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
剧锦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浙江一些地区中小企业近来经营状况的初步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型企业在今年2至4月份开始感觉到资金困难,近一两个月就更难从正规金融部门得到贷款,且已传导到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大中型企业。
同时,中小企业还遭遇到雇工普遍要求加薪、原材料普遍涨价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企业对资金的更大需求。“对于没有太多家底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就更显紧张。”
他指出,今年央行已连续6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数以万计的银行资金。这造成了尽管商业银行比过去更有积极性向中小企业贷款,但苦于没有指标而无法放贷。
由于从银行难以获得贷款,中小企业纷纷求助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者,也造成了这些机构的放款利率大大推高。
剧锦文建议,从长远看,可采取差别化的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对效益较好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加大贷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同时实施减税政策,针对中小企业可采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现在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等。
他还认为,可采取一些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发债的方式,“尤其是将一个产业链中的企业,依照龙头企业为核心,将上下游企业“捆绑”起来发债”。此外,地方政府对微型高科技企业,包括创新性企业的财政扶持要在其最需资金的早期提供,而不应在其成功后再“锦上添花”。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