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11:04 来源:新周刊
李宇春,生于1984年,2005年获得“超级女声”总冠军。2006年推出首张专辑《皇后与梦想》,同年设立“玉米爱心基金”。
什么青年领袖啦、某某大使啦、时代偶像啦,这么一堆头衔放在那里,我就会感觉责任比较重,做事缩手缩脚,不敢活出自己。
采访整理/潘滨、舒心
“超女”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赛时还感受不出来,毕竟那时候忙于唱歌、跳舞、演出……但是平静下来,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比较痛苦。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跑通告、做宣传、各种出场。我每天都不知道自己睡在哪儿,整日飞来飞去,身体的紧张和劳累还不算怎样,最大的困惑在于: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所以,那一年里,我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都是“嗯、啊、哦、是、不”……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媒体聊,没有人教我,也没有人告诉我。
我第一次学会拒绝,是忙碌了一年多之后。那时候我应该出唱片了,需要去录音,才发现身不由己,居然连录音的时间都没有。在我的设想里,作为一个歌手,出唱片之前,虽然说不上需要“焚香沐浴”那般庄重,但起码要抽出很长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干,就专注于音乐。可那个关节,恰好相反,我每天忙得连轴转,周一到周日都在外地,只有周日晚上回来录一会。当时我就崩溃了,这怎么是做音乐呢?
那时我的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是分开的,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第一次跑去找老板,找经纪公司老板,第一次对公司说不:不能这样了,我要专心做音乐。哎,效果还挺好,他们同意了,完全尊重。那是我第一次说不,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后来开会啊什么的,我可以讲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说“不要”。
但学会了说“不要”也不能老拒绝,后来我逐渐调整自己的思路。我之前觉得做音乐就好好做音乐,哪来这么多社会活动,后来认识到,这些采访、拍片、宣传、通告、落地活动,是我能做音乐的基础之一,是切割不开的,属于我工作的一部分。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是工作,请你认真一点。其实这是阿Q精神,但有效果,心理平衡。
我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走出“超女”的影响。在工作中,我的主动性会越来越大,做专辑、演唱会,我的想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投入,也越来越对幕后的工作感兴趣。
一万双眼睛盯着你
调整好心态后,我有所妥协,全心投入工作。可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会感觉很累,有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比较低迷。我会反反复复在心里跟自己对话,由此也产生很多压力。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差劲,就会在心里大声喊:李宇春,你好差劲。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差劲?因为觉得自己的头衔越来越多,光环越来越重,什么青年领袖啦、某某大使啦、时代偶像啦,这么一堆头衔放在那里,就会感觉责任比较重,做事缩手缩脚,不敢活出自己。回头看以前的我,最最青涩时,很自我,什么都不懂,于是什么都不怕。很多媒体说,李宇春那时你多难搞。我就觉得那个时候的状态挺好。
其实我很想挣脱那些束缚,不想缩手缩脚,但是光环在那里,一旦你做事出位,人家会说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诸如之类……有一万双眼睛盯着你。我会怀念刚出道时年轻气盛的样子,但是从音乐的角度看,我觉得之前有点太自我了,刚出道时唱的《皇后与梦想》、《我的王国》,都是以“我”为中心。谁会在KTV点《我的王国》?因为你们跟我的情况不一样,怎么会有共鸣呢?怎么会想唱那样的歌?
我觉得音乐应该有共鸣,就是我写这首歌,希望你们有共鸣。可能在看到日落时,或者在看某一部电影时,又或者是吃到一个什么东西时,我会想到某一个人,所以会写《对不起只是忽然很想你》。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应该都会有这样一个瞬间,会想念一个人:有可能是看到窗外下雨时,或者天晴时、刷牙时、吃巧克力豆时、健身时……
这或许是另一种纠结。在工作中,我怀念自己青涩时期的凌厉样子,但在音乐里,我不可遏制地成长了,开始关心别人的共鸣和内心感受。
英国之旅是五年来第一次放假
今年是我出道的第六个年头,六年间,我改变了很多,思路也在一点点调整。去年我去英国旅行了一次,那是五年来我第一次给自己放假。我是没有生活的人,每天就是各种工作琐事,偶有空闲,也会焦虑地给自己找事做。
出国之后,没有工作在身,我很享受那种自由的感觉。想在路上闲逛就出去走走,享受阳光,想在哪个地方坐一下,就坐一下,无人打扰。
我去了伦敦,看过一些景点,也去参加了户外音乐节,坐在草坪上,天气很好,想躺就躺,整个下午就在那里感受音乐氛围,感受大自然。还去看了一场英超比赛,阿森纳4:1赢了伯明翰,压倒性胜利,球场氛围很热闹。还去了利物浦,去看“披头四”的博物馆,他们的家,演出的小酒吧——他们演出过200多场的地方。全球各地的歌迷们来这里玩,很多是老头老太太,很嗨,还唱很多老歌,令我很有感触。
回来之后,我回顾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五年就像是一个拼搏期,一直埋头苦干,没有休息,没有假日,没有生活,什么都没有。我家里也是,几乎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家像一个仓库,一切为了工作方便。稍微有一两天闲暇时间,我也会给自己找事情做。不是在家里宅着或者出去放松一下,我可能会研究一下软件、剪片子,那可能跟我没什么关系,可就是会找事情给自己做。忙习惯了,放松下来会焦虑。
英国旅行算是一个分水岭,我会试着放松一下,喝喝咖啡,看看电影,晒晒太阳,给自己多一点生活元素。主要还是心态的变化,比之前轻松多了。
微博(http://weibo.com)是个可怕的东西
这六年的历程大概就是这样。去年3月做完演唱会——每一年3月我都会做演唱会,我觉得有点累。前面几年埋头苦干确实累了,我就想休假,留在北京,找老师上上课什么的,或者是学琴。当然也因为合约的问题,敏感期,我也不方便做什么,所以9月去了伦敦旅行。我觉得旅行不错啊,旅行回来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包括续约什么都很顺利。于是春节我又出去了一次,去北海道滑雪。
现在的我会多一些给自己安排旅行,多半是国外,因为在国内围观的人太多了,特别是有了微博之后,更加令人可怕。
之前我出门的时候,我身边的助手,都会像猎犬一样,到处走走看看,看有没有人偷拍之类的。我觉得这样对同事不公平,给他们带来这么多麻烦,于是就尽量减少出门。很多时候,我们忙完了,同事就高兴地吆喝出去喝喝小酒、放松一下,我说你们去吧,我回家了,因为不想在他们享受的时候,还紧绷神经。
说起微博的可怕,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有一天只是随意地出去走走,去三里屯那边喝个咖啡,那个地方我去过很多次,平时没有多少人,于是我就晃悠着过去,可是从下车到咖啡馆也就200米的距离,有各种人,好几拨,拿手机拍我然后传上微博。简直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拍摄,有在屋顶上拍的“机位”,有侧面的,有背面的,被拍了很多次。有人还在微博上专门收集了这些照片,组合成一个系列,我就崩溃了。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我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干吗都……
李宇春答问
问:专辑名中“文艺女青年”这个词……
答:不是一个太好的词,公司同事也有很多反对意见,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态度,我可以是会什么的什么,这不是一个死的词,这是一个活的态度,就是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可以。
问:也可以是“会做饭的文艺青年”?
答:对,就是一个态度,都可以,都可以。
采访手记
采访李宇春是一个忐忑的过程,因为她回答提问只用一两个字的典故已经名声在外。我一个傻大黑粗的男记者,又不太关心娱乐圈的禁忌和规则,如何能让她吐露心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于是准备了三个采访提纲,冠冕堂皇的“你对慈善怎么看”是一个版本,细节问答“最近感到挫败的一件事儿是什么”是另一个版本,按时间顺序的“出道第一年是什么过程”是第三个版本。
采访是在一个狭窄的小化妆间进行的,帘子外面,是热热闹闹的天娱公司,那天正好在试戏,李宇春拿着新出的《会跳舞的文艺女青年》唱片,把自己六年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