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解析美对华FDI规模为何下降

2011年07月07日 10:34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为何美对华FDI规模下降?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7日评论版头条文章:今年1-5月,我国吸引FDI达到480.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但是来自美国的FDI为12.8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1%。在我国FDI流入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最大FDI流出国美国对我国的FDI却出现了持续下降。考虑到2010年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竞争优势进一步下降,难以在中国市场上与中国国内以及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进行竞争?

  目前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仅占10%,但是规模的相对较小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国家竞争优势的削弱。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些领域内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国对其他国家在这些领域内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分析美国是否在制造业领域还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对我国投资的特点以及美国制造业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战以后,美国就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度被日本取代,但是随着日本陷入泡沫经济破灭的泥潭,美国再度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美国之所以能够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绝对主导的地位。正是由于美元这种绝对主导的地位,外部资金才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本。二是美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中得到了体现。在战后六七十年代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美国就是凭借在电子计算机、汽车、电信等行业的绝对优势对西欧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从近年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即使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也达到了3352亿美元,略低于2007年的3502亿美元,降幅远远低于同期全球直接投资的降幅。从2010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看,48.4%是投资于控股公司,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主要是凭借其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全球的直接投资中获得收益。同时,在其他行业中,金融业占了24.2%,制造业占了15.4%。制造业在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略低于金融业。如果考虑到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美国制造业在其对外投资中的重要性并不低。如果从绝对量上考量,美国制造业2010年对外投资额为632亿美元,同期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则在200亿美元左右。

  与一般国家将国内相对落后产业以FDI形式转移出去不同,美国对于其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采取外包的方式,即自己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由其他国家来干,同时对于国内需求,采取进口方式来弥补。因此正如前面提到的,美国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都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也并不弱。实际上,美国凭借其在制造业领域的整体技术优势和强大的创新动力,牢牢把握着制造业的高端和上游领域,在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掌握了高端制造、标准制定等一系列的高增值环节。此外,美国制造业还具有极其可贵的创新精神,如,苹果公司不仅提供了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电子产品,而且带动了整个社会消费业态的改变。

  尽管美国长期占据世界头号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而我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接受FDI的国家。但是美国对我国的FDI投资额并不大,常年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这主要是两个因素所导致的,一是我国的金融业开放程度还是相对较低,美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金融业难以大规模进入我国;二是美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对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其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地域主要还是集中于对发达国家,对我国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一些直接投资。在总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月度、甚至年度金额容易受到偶发因素的干扰,出现波动。从2003年至2007年,美国对我国的FDI曾经连续5年出现年度同比下降,这并不代表美国制造业在此期间出现了衰退。此外,如果认为来华FDI中存在热钱因素的话(如开曼群岛等),美国对华FDI中热钱成分较少,也许构成其投资金额较低的原因。

  最后,有必要对所谓美国“再制造业化”进行分析。金融危机之后,在面临强大的国内就业压力和巨额的贸易逆差,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年出口倍增计划。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制造”或许已蓄势待发,准备东山再起。其理由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美国将在未来5年里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波士顿的此份报告预测,到2015年,在美国销售的商品中,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将可能领先于中国。并不否认,美国制造业在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在美国将大量的加工环节外包之后,要想重新恢复,其难度超出想像。

  制造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容易,而原来“有”的东西变成“无”之后,要重新恢复就比较困难了。一旦一个产业全部消失以后,原先生产这个产品的厂房和设备全部被挪作他用或者废弃,所有有经验的工人也全部转向其他行业。尽管目前政府和一般普通民众都有重新发展原来外包出去行业的愿望,但是企业家对此可能兴趣不大。对于企业家而言,拓展一个新行业往往有一种对未知利润向往的动力,他们更热衷于创新而不是回到过去。因此,在下一次创新出现之前,美国所谓制造业比重大幅提高的希望可能只是一个泡影,而美国对华FDI也可能将延续目前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7/07/content_1285074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张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张岸元博士 编辑 吕捷)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