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掀起新一轮冬春水利建设高潮(图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0:23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雪)“原来的塘堰浅得很,今年赶上60年一遇的大旱,我们守着塘堰用不上水,水稻插不上秧。要是现在不把它修好,明年碰上天旱还是个麻烦事。”湖北省荆门市洋梓镇洋梓村村民朱家山说,村里的塘堰有个形象的名字“破堰”。不过现在的“破堰”,正在扩挖清淤,堰埂加高、堰底挖深。

  农闲时节,正是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时期。像湖北省荆门市一样,许多地方正在掀起新一轮冬春水利建设高潮。

  有水无水大不同

  目前我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对的现实:一方面水利设施的改善,带来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欠账”多、基础不牢,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朱家山所说的塘堰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十分普遍,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兼顾蓄水防洪。这些塘堰很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称为“盘子堰”、“碟子堰”,由于年久失修、管护不善,很多已经淤积严重。今年湖北遭受长达220多天的大旱,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塘堰蓄水不力,致使一些地区遭受减产损失。

  在今年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塘堰整治成了湖北省水利工作的重点。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的“三万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将扩挖清淤80万口当家塘堰,为20.9万个村民小组每组整治一口当家塘。

  “甘蔗喜欢大水、大肥。过去只能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一亩能收四五吨甘蔗。如果用上滴灌,一亩种好能收七八吨。”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兰山村,陆云月告诉记者,村民90%的收入要靠甘蔗,而甘蔗丰收要靠水。

  广西是甘蔗之乡,年均产糖量占全国67%以上。甘蔗稳产、增产既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保障,也是稳定全国食糖供应的基础。提高甘蔗单产需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然而,目前有水利灌溉设施的面积占甘蔗种植面积比重不足10%。江州区委书记邱明宏说,今年江州区把推广6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

  这就是目前我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对的现实。一方面水利设施的改善,带来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欠账”多、基础不牢,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从现状来看,目前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解决好“谁出钱?谁来修?谁来管?”三个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有目共睹。据水利部介绍,目前已建成水库8.72万座、大中型泵站5万多处、大型灌区434处,以及塘坝、小型机电泵站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2010年的9亿亩左右,居世界首位。

  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硬伤。全国51%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已建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不足90%……

  专家分析,从现状来看,目前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解决好“谁出钱?谁来修?谁来管?”三个问题。首先,钱从哪里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和与之相关的成本支出没有完全经过列收列支,具体数额不易确定,有的地方虚列成本,让土地出让收益为零甚至负数”。而且,水利建设往往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各部门、各项目资金分散,若不加以整合,则容易“撒胡椒面”,建设效果不理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谁来修?记者了解到,当前冬春修水利的主力是中老年人、妇女。由于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加上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下降,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和积极性明显减弱。“两工”取消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人数已由过去每年127亿个工日降至30亿个工日。

  谁来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并不能一劳永逸,缺乏相应的维护和管理经费,缺少有力的管理机制,会导致工程快速老化损坏。

  破题还需多方探索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在稳定机制、资金投入以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

  “挖塘堰,家里有一亩地受益要出200多块钱,这比抗旱抽水一亩地要300多块划算,而且长期受益。我们自筹的钱大概占三分之一,政府、企业投入的钱有三分之二。”湖北省荆门市农民朱家山的账算得明白。荆门市市长万勇说:“在资金问题上,我们靠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财政以奖代补筹措一点,三农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受益农民出资一点,企业、社会捐助一点,各级工作组帮扶一点,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筹集一点。”

  湖北省副省长赵斌介绍,省里组织的“三万活动”重点是要推动投入和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我们正在研究按照土地出让收入2%到3%的比例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可行性,以及为避免形成资金提取与水利建设资金需求脱节的问题,实行省级统筹30%的可操作性。”

  为了达到有效管理,湖北省在山丘区试点“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让受益农户对塘堰等设施自建、自管、自用;对灌区田间工程,推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对具有经营能力的小农水工程,推行“以林养渠”、“以鱼养堰”等模式。

  “广西正在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财政每年要安排2亿元用于冬春水利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介绍。在这一要求下,广西一些地区推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项目推广过程中,江州区探索出“政企民联合共建,增益联产分成”的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创新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通过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建设重点县区1.08亿元的资金扶持,撬动相关企业13.5亿元的投资。在“谁来管”的难题上,这一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由公司负责甘蔗的种植管理以及滴灌设施的维护管理,农民既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取稳定收入,也可以通过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得到收入。

  专家认为,总体上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加快建设时期,需要在稳定机制、资金投入以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