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年度幸运纸媒: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6:52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袁源 发自上海

  当选理由:在传统纸媒越发不被看好的今天,《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竟获得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的青睐,被一举收购。

  两年前,在巴菲特的心中,报纸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将持续亏损且不复生机”。而如今,随着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成功收购,“奥马哈先知”巴菲特再次看到了报纸“光明的未来”。

  回心转意?

  11月3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以1.5亿美元现金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其中包括该报社5000万美元的债务。收购案涉及该报业旗下6家日报和数家周报,以及一家直销公司。12月20日,报社股东批准此项交易。

  创刊于1885年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是巴菲特家乡的一份渗透率最高的报纸。在美国排名第49位,日发行量达到135282份,是美国最大的由员工持股的报纸。其员工持有股份达到80%,另外20%股份由退休人员及一家基金会持有。巴菲特表示,收购之后,该报业将继续保持编辑和运营的独立性。

  巴菲特的这个收购决定令人出乎意料。巴菲特对传统纸媒的“不屑一顾”众所周知。早在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曾公开嘲笑纸媒的运营模式。2009年,巴菲特在其每年的经典之作——“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也写到,读者都转向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版商的利润在快速流失,而“报纸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将持续亏损且不复生机”。2010年,他仍坚持认为报纸的业绩“令人沮丧”,对这一行业再泼冷水。

  正如巴菲特所言,由于广告数量下滑、发行量不断萎缩以及读者纷纷涌向免费的网络媒体,全球传统纸媒在挣扎中求生。12月22日发布的《全球传媒蓝皮书》显示,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情况不容乐观,全球报纸的日发行量从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已下滑至接近2006年的水平。广告收入也从2006年起持续下滑,2010年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6年下降了约24%。《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也未能幸免。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发行范围囊括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的一部分、南达科他州、密苏里州、科罗拉多州以及怀俄明州。而到2008年,该报的发行版图已经缩小至内布拉斯加州东部1/3以及爱荷华州西部。

  而如今,面对报业令人沮丧的业绩,巴菲特却突然改口对《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员工说,“报纸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很多方面,纸媒都会做得比其他媒体更好。”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桩交易更像是巴菲特向外界对报纸行业前景的质疑发起的挑战。

  巴菲特的垂青也令《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如遇甘霖”。该报首席执行官克罗格在巴菲特宣布收购报纸后表示,此举能够解决报社长期资本需求以及持续维持《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本地拥有权的一个独特机会。“当地人拥有当地报纸”是该报一直以来的愿景。

  慈善之举?

  尽管凭借事业上的成就,已让81岁高龄的巴菲特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但他依然愿意待在家乡奥马哈郊外一处较为朴素的住所里。巴菲特没有详细说明介入纸质媒体的原因及规划,而这种浓厚的“家乡情结”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将巴菲特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行为视为其支持家乡媒体的实际行动。

  事实上,巴菲特与纸媒的渊源由来已久。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最大机构股东,巴菲特还在《华盛顿邮报》董事会任职37年。此外,巴菲特还是纽约《布法罗新闻》的最大股东,并持有《商业资讯》股份。

  美国投资银行Stifel Nicolaus的分析师梅耶·西德尔斯表示,不能将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看作简单的金融投资,因为巴菲特“希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如果他能够掌控‘初稿’,那么完成‘终稿’将会容易许多”。

  此外,巴菲特退休的想法早已提出,近日选定儿子霍华德做自己的接班人。有市场人士认为,巴菲特的改变预示着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未来持股结构的重新定义。

  尽管公众对报纸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持怀疑态度,但这笔交易却使巴菲特增进了对该行业的兴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告称,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不会对其总体表现造成什么影响,媒体并未列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盈利来源中。但巴菲特也不会做亏本买卖,他在宣布收购时表示,《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能够带来稳固的收益,是美国运营最好的报纸之一。分析人士也表示,巴菲特的出价正好能为他取得收益。

  资本市场也为巴菲特投下了信任票,11月30日,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消息宣布后,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上涨4.87%,至11.85万美元。然而纸媒的前途真如巴菲特所言能够起死回生吗?

  “报纸的颓势已经无法扭转。”知名传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巴菲特此举可能带有一定的慈善意义,或意味着报纸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鉴于纸质媒体的下行趋势,业界已经开始讨论借助基金会、慈善机构等力量对报纸进行扶持。此外,一些报纸还依托其他产业维持生存,如《华盛顿邮报》就依靠教育产业进行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