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苹果iPad商标权争夺全脉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8:21 来源: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探访深圳唯冠 解读其和苹果“iPad”商标权争夺全脉络

  濒临破产者口袋里突现“救命稻草”?听闻诉讼债主纷至沓来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深圳报道

  围绕“iPad”商标权争夺,美国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之间互有诉讼。去年12月5日,苹果公司诉唯冠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索要iPad内地商标权案一审判决,深圳市中院一审驳回苹果全部诉讼请求。这意味着,苹果公司iPad产品必须在内地改名或支付巨额赔偿金之间做出选择。

  晨报记者昨天前往深圳探访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现公司已破败不堪,陷入巨额债务危机而濒临破产。

  探访唯冠:昔日知名企业如今满目疮痍

  昨日上午,位于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内人声鼎沸,多家工厂门口挂着“大量招工”的横幅,一副繁忙的景象。然而,当晨报记者按图索骥来到保税区21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厂门前时,眼前却是一副门窗残碎、垃圾遍地的场景,让人难以将眼前的情形与昔日全球第四大平板显示器制造商联系起来。

  唯冠深圳公司占地约有3000平方米,但如今除公司大厦正面上方玻璃墙面上的“唯冠”字样,整栋大厦难以找到唯冠公司的痕迹。一把生锈的大锁锁住大门,两名保安懒散地躺在脏兮兮的沙发上,捏着一副扑克牌打发时间。对于记者的任何询问,保安只是摆摆手,并不做回答。

  偌大的厂房只剩下几名清理厂房的工人,房间里传出“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不时有铁板、木料从5楼扔下来,砸在地板上发出阵阵响声。循声向上望去,9层的厂房空空荡荡,门窗和墙面露出斑驳泛黄的颜色。一名负责清理厂房的男子介绍,自己是按法院的要求进行清理。

  在保税区工作了四年的保安李华介绍说:“唯冠以前非常红火,工人就有五千多,待遇也很不错,还有自己的股票,来保税区找工作的都挤破脑袋往里钻。”不过,自从2010年开始,工厂就再也没有招过人,而且老员工也分批撤出,工厂陷入困顿。“政府给员工发完工资,员工们就散了。”

  听闻诉讼苹果,债主看到希望

  一份2009年唯冠方面发布的资料介绍说,唯冠成立于1989年,是最早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之一,1997年在香港上市。1991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落户深圳,是唯冠集团最大的核心研发生产基地。

  对于深圳唯冠的衰败,一份公开资料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唯冠公司大客户宝丽来破产导致其应收款无法收回,加上反垄断诉讼,其在美国损失惨重。

  2010年8月,唯冠创始人杨荣山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破产,公司股票停牌至今,而唯冠公告则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另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

  保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唯冠欠债消息传出后,供货商、工人们纷纷前来追债,最终当地政府无奈接管“烂摊子”,当地法院随即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光欠保税区的款项就高达几百万元”。

  此前,以8大银行为代表组成的债权人会议最终决定对唯冠进行债务重组。而在审核之后,担任唯冠债务重组顾问的和君创业公司发现唯冠几乎没有值钱的资产,仅剩iPad商标最有价值,于是推动唯冠的8家债权银行联合起来向苹果公司索偿100亿元人民币。

  昨日,多名在唯冠深圳公司门前围观者均表示听闻唯冠与苹果公司的诉讼,认为天价索赔有望让唯冠起死回生。保安李华介绍说,随着唯冠有望从苹果公司得到赔偿,一些原本讨债无望的债主也返回保税区,然而唯冠深圳公司负责人却不知踪迹。

  代理唯冠深圳公司的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才元律师向晨报记者表示,自己不仅代理该公司的诉讼案件,也是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唯冠深圳公司负责人“不会与外界接触”。

  官司升级:律师:或源于苹果低级错误

  早在苹果公司发售平板电脑之前,该公司早已确定“iPad”商标。在肖才元律师看来,苹果公司为了收购“iPad”商标“可谓煞费苦心”。

  早在2000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为了便利收购该商标,2009年8月11日,苹果公司律师在英国设立了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随即向唯冠台北公司发出了收购iPad全球商标的请求。很快,在2009年,英国IP公司以3.5万英镑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随即以10英镑的价格转让苹果公司。至此,苹果公司认为成功将这一商标购入囊中。

  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金焰律师认为,在苹果看来,已经与唯冠公司的总部台北唯冠签署了商标的全球转让协议,这意味着苹果可以取得iPad在全球的商标授权,“算盘是如意的,但是法律手续出了瑕疵”。苹果公司并未意识到,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并不在台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实际上,2001年6月21日,唯冠深圳公司向中国商标局提出IPAD商标注册申请并获核准,取得第1590557号商标注册证。

  2011年12月,苹果公司与唯冠科技的“iPad”商标权争夺案,最终以苹果一审败诉而暂时告一段落。一审判决后,苹果公司不服,提起上诉。随后,唯冠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使用iPad商标。

  肖才元介绍,在实际的商务运作中,很少有知识产权买卖是跟各国子公司分别签合同的,一般都是跟总部签署,再分别办理合同转让手续。苹果的问题出在分别办理转让手续时,iPad已经推出。“难以想象,苹果公司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对此,大成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的执业律师张健也对晨报记者表示,回顾整个iPad商标权一案,苹果公司的法务部门确实是有失误的。

  唯冠索赔百亿能否如愿?

  一审判决之后,苹果公司再度上诉。对于二审的前景,律师金焰对记者表示,预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较大。苹果如果最终败诉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给中国市场销售的iPad换个名字;二是用钱从唯冠手中买iPad商标,“一般而言,第二种的可能性较大”。

  在张健律师看来,深圳唯冠公司提出诉讼从法律来说无可厚非,而索赔100亿元“是否过分,也不能简单定论”。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唯冠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是8家债权银行为了获得债权利益,借力唯冠公司联合起来向苹果公司索偿100亿元人民币。张健介绍,作为商标权人,对于商标权纠纷的起诉金额一般有三个标准,一个是受害人的损失,二是侵权人的获利,三是法律的衡定。

  然而,苹果公司方面的态度似乎有一些让人雾里看花。晨报记者多次向苹果公司中国方面发出采访请求,但未获得回应。与此同时,不断有苹果公司评估在中国大陆为Ipad改名代价的消息传出,甚至有苹果公司要求加追诉讼对象的消息见诸报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