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廉价车为什么那么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13:31 来源: 南都周刊

  记者_沈玎

  3年前,塔塔集团的Nano轰动了世界,也将廉价车的风潮逐渐刮向了国际市场。

  三年过去,Nano的销售不尽如人意,但它所开启的廉价车风潮却从未减速。现在,塔塔集团还来不及重整旗鼓,就发现真正的威胁,已经来到了门外。

  Nano错失先机

  在2012年3月,非常巧合的是,大众和日产几乎同时宣布将为新兴市场开发廉价车。

  巴西、印度,甚至中国,所有的汽车新兴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道路拥挤、人均收入不算很高,所以车身紧凑,节油且价格低廉的汽车,是当地人的首选。

  在印度,无论是大都市新德里、孟买,还是旅游胜地阿格拉、工业城市金奈,道路上半数是简陋的三轮车,而在“正儿八经”的汽车中,廉价车占到九成左右。

  显而易见,在这里销售廉价车是一个好主意。

  4年前的日内瓦车展上,塔塔集团展出的Nano宣布售价为10万卢比(约合2000美元)。这个价格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这个最高时速能跑到105公里的“玩具”,有一个相对小巧的车身:长3099mm、宽1495mm、高1652mm,显然,这样的大小和速度特别适合在印度拥挤的城乡之间行走。

  当时,印度媒体用“本土工程技术的胜利”来称赞塔塔的“创举”。而被冠以“革命性”车型头衔的Nano,在未上市之前,就轻松收获了20万辆的订单。但悲剧的是,从正式上市到现在,在三年时间里,塔塔在全球只售出了13万辆Nano。这样的销量意味着,就连上市之初收获的订单,都有一半已经流失。

  大众、日产等汽车巨头在Nano失败的背景下介入廉价车市场,乍看之下似乎并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如果仔细研究Nano的历程,会发现这只是命运很偶然的一次“捉弄”。

  先是因为与周边居民的土地赔偿金问题没谈妥,Nano的厂址被迫搬迁,交货延误大量订单流失。而后,由于许多初创技术尚不成熟,先后五次发生自燃,也吓退了不少跃跃欲试的消费者。

  最尴尬的是,伴随着Nano的诞生,各项原材料价格也在飞涨。Nano原材料成本从2003年研发时的13%上升至2008年的23%。成本高涨之下,塔塔不得不逐步提升了Nano的价格,这辆打着“廉价车”旗号的小车,开始变得有名无实。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消费者在经过盘算之后改变了主意,因为算上税和保险,购买一辆Nano需要3000美元,这个价格在印度已经可以买到一辆相当不错的二手车,不仅有更强大的发动机,还配有Nano所没有的空调。

  一定程度上,塔塔集团的CEO福斯特也要为廉价车计划的失败承担责任。曾经担任通用欧洲总裁一职的福斯特,加盟塔塔后,仍然沿用以往在欧洲行之有效的思维,比如他把Nano在印度的619处销售点,全部设在了大城市里,而忽视了广袤的农村人群。至于印度人的商业交往只注重建立人际交情,不重效率的特点,更与西方商业习惯有巨大的差异。

  事实上,像印度这样巨大的新兴市场,从来都让很多虎视眈眈的跨国汽车公司感到头痛。大众汽车集团主管销售的副总裁克里斯蒂安·科林格勒尔(Christian Klingler)就曾公开表示:“印度一直都是大众的死穴,想要占领却一直不得其法。”

  所以就不难理解,在廉价车领域已经收获不菲的通用公司,不仅向印度市场导入了“五菱之光”等廉价产品,而且还“顺便”导入了上汽通用五菱的管理团队——因为这里最缺的是对新兴市场具有深刻了解和把握的人。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11年全球销量最好的12款车排名中,“五菱之光”名列第三,并被《福布斯》称之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上汽通用五菱在2011年全年累计销量突破130万辆,占领了中国微型商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相当于平均每5秒钟就卖出一辆车。

  这样的成绩让通用喜笑颜开,也让其他巨头如坐针毡。

  收拾残局

  Nano的出师不利,不能说明廉价汽车就没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Nano和塔塔集团自己出了问题。相反,廉价车的风潮正逐渐刮向了国际市场,很多汽车行业的巨头,正像“秃鹫”一样,盘旋在新兴市场的上空。

  3月21日,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乌尔里奇·哈肯伯格(Ulrich Hackenberg)披露,大众将为新兴市场开发一系列低成本车型,价格范围在5000到7000欧元不等(折合人民币41591至58367元)。

  “在印度我们生产捷达和本土化的Polo,在中国我们计划投产一款价格更为低廉的车型,大小接近西亚特Toledo。为了确保内部空间较大,车体样式可能接近面包车。”为何是类似面包车?“当我们提及发展中国家时,它们总是需要比发达国家更便宜但是更大的车型。巴西的Up就是一个例子,它拥有5个座位和更大的行李箱。”哈肯伯格说。

  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巨头们习惯了专挑菜里的肉吃,萝卜青菜根本不放在眼里。长期以来,本小利微的买卖根本无暇顾及,于是七八万元成了合资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的三八线,自主品牌基本偏隅于廉价车型,而合资品牌忙着加价卖车。

  不过,这种和谐的状况,在2009年之后开始改变。自主品牌想做贵车比较难,汽车巨头想搞出便宜车却是举手之劳。

  先有大众朗逸、新宝来,后有通用的新赛欧。2011年,一大堆“合资自主”车又相继问世,将汽车价格进一步下探——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在老平台上动点省工减料的脑筋,一台便宜车就轻松问世。这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法已经在合资车企里蔚然成风。

  现在,受利益驱动的汽车巨头们,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站在合资自主品牌的背后。在新兴市场的中高端车型中站稳脚跟的他们,已经可以腾出手脚来收拾残局。比如,大众的这款廉价车型进展就很快,目前,大众已在调度相应的专家人才,设法适度缩减汽车造价和配置,使新款车型能够以优惠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而且新车将不会悬挂“大众”品牌的Logo,而是会换上一个“新马甲”,与本土汽车品牌展开价格战。

  而在稍早前的3月初,日产汽车公司已经确认将于2014年推出一款面向新兴市场的低价汽车,已停产数十年的老品牌达特桑(Datsun)将借助这款新车复活。这款汽车售价预计将在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000元)左右,首先将在印度、印尼和俄罗斯生产。

  对汽车厂商来说,廉价意味着利润不会太高,但新兴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完全可以用“量多”来平衡。数据显示,欧洲发达国家每千人的车辆保有量为500辆左右,同为新兴市场的中国为58辆,而印度只有7辆。

  普华永道预计,从2010年到2017年全球汽车业约80%的增长将来自新兴市场,其中34%将来自中国。2020年印度汽车销售量至少增加一倍至5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汽车巨头们对廉价车的关注,对本土品牌无疑是个坏消息。实际上,从2010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30%下降到了27%。

  在印度,塔塔集团也正努力不让自己在廉价车的主场失利。在刚刚上市不久的2012款Nano车型上,已经搭配全新的转向系统和辅助 排气系统和内饰设计也进一步升级。

  塔塔还宣布与银行谈下多笔金融贷款项目,同时延长了Nano的保修期;印度电视也开始全国范围内播放Nano广告,塔塔还通过遍布印度的救助中心网络,将Nano介绍到偏远的小村镇……

  不过,Nano面对的廉价车市场环境,已经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