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立足实体经济 股市才不会成通胀牺牲品

2011年04月28日 10:31 来源:新浪财经

  近段时间以来,沪深股市呈现出典型的“牛皮市”特征,近期更是连续收出阴线,大有要准备向下突破的趋势。虽然有银行股的鼎力支持,但股市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和明朗。

  在导致股市左右为难的因素分析中,通货膨胀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英国的《金融时报》甚至发表专栏文章指出,中国股市极有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牺牲品”。其理由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通胀幅度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期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从国际经验来看,在1968年到1982年间,美国通胀高企,道琼斯指数几乎跌了一半,如果考虑进通胀因素,它实际下跌80%,市盈率则从18倍跌倒了6倍。这15年让美国股民痛苦万分。而中国的股市从2007年10月下跌以来,也已经经历了3年半的时间,至今仍无起色。

  股市不振导致机构和散户投资者亏损严重。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824只基金合计亏损358.53亿元,与去年四季度1280亿元的盈利相比,下滑明显。61家基金公司中有1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仅24.59%。而散户投资者更是伤痕累累,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实现收益的散户不足三成,有超过七成的个人投资者是负收益。在七成的亏损股民中,有10%以上的投资者亏幅超过40%,另有70%—80%的投资者亏损幅度介于20%—40%之间。

  按说,在通胀时期,包括股市在内的资产价格会不断上涨。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美国的例子,通胀往往成为股市下跌的动因。国内股市也可以找到同样的案例。从1995年到1996年,随着物价指数涨幅在10%以上居高不下,股市出现暴跌,从1500点跌到300点左右,跌幅达到近80%。最近的一个例子则是2007年,当年的物价指数在6月达到6.5%的水平,此后不久的10月,股指在创下历史新高6124.04之后便一路狂泻,2008年10月只剩下1664点,跌幅超过70%。

  从机理上来说,通胀导致股市下跌,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克服通货膨胀的技术能力和竞争手段,导致物价上涨而劳动生产率下降,股票因此下跌。此外,由于担心通胀加剧,央行又会采取连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减少市场中的流动性。在资金推动型为典型特征的中国股市,这必然会导致股市逐渐“失血”,从而形成下跌趋势。

  不过,相反的例子也同样存在。比如去年7月份以来,随着物价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股指从2300余点大幅上涨到11月份近3200点,短短的4个月里上涨了900余点,涨幅超过30%。目前的股指虽然只有2900多点,但也比年初上涨了100点左右。

  通胀究竟有利于还是有碍于股市上涨,还需辩证地看待。一般认为,持续普遍的物价上涨,就是一种通胀现象,而通胀的类型则有赖于对一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承受能力的具体分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GDP长期保持在9%以上,而且职工工资的实际增幅自1999年以来也都在10%以上,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目前5%左右的通胀水平依然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前的通胀远未达到伤害经济发展、进而对上市公司形成重大打击的地步。

  当然,应对通胀对股市冲击的根本之策还在于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实力。股市的基础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升,不仅有利于消化通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还能够抓住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机遇做大做强。因此,只有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大发展,股市才能有更坚实的上涨基础,也才能避免成为全球通胀的“牺牲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