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祝波善:央企成世界一流暂不靠谱

2011年05月20日 09:28 来源:理财一周报

  祝波善

  天强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

  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国资委近期下发《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提出,要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等方面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国资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的目标在今年已公布的一些具体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初稿中已显详尽,包括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冶金、航空、海运、建筑、商贸物流等行业和领域。

  谨防央企的“独子”化倾向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调整,尤其是近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央企业的面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资产总量、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增加方面更是成绩喜人。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央企业寻求进一步的提升,实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此多的行业把“跻身世界一流”作为五年的规划目标,则不禁令人担忧。

  “世界一流”绝不仅仅是体现在规模上的领先,而应该是系统能力的领先、公司治理的科学。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发展理念、内部管理机制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并能引导和带动企业发展趋势,业务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知名度等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较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企业。如果用这些标准来对照,我国的央企要走的路还很长,甚至还有很多的“坎”需要去跨越。

  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央企业更多是规模上的不断上台阶,而实现规模上台阶的重要手段则是企业重组,通过不断地合并企业达到企业规模简单地累加。尤其是央企中的一些垄断性企业更是借助行政垄断来实现自身的规模和利润的增加。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跻身世界一流”只能是又一次无助于竞争能力提升的“大干快上”,将是“国进民退”的“续篇”。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革是提升我国央企竞争力的基础。央企公司治理体系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董事会试点”虽然已经推进了几年,但是依然停留在“盆景式”的观赏阶段,没有真正地促进央企的治理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异化导致了央企的管理活力有限、技术创新后劲不足,相反,央企的“官气”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真正推进央企的治理改革,由此带动内部的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才是央企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社会形象的重塑是央企需要关注的急迫任务,要谨防“共和国长子”的“独子”化倾向。近几年央企的社会形象基本上是与利润提升呈反比例演变。不知何时,一些领导开始用“共和国长子”的称呼来表述中央企业,似乎是想表明央企承担了众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没有解决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以及改革方向的前提下,这种称呼上的创新并不会有太多实际效果。而部分“长子”的垄断行为,以及客观上的不公平竞争,让人们逐渐感受到,“长子”有“独子化”的内在诉求,主要体现在,央企在发展的同时,对于民营经济的不公平挤压效应。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存在或许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企业,绝对不可以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化企业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把追求利润目标作为其主要的目标。否则,这些企业的不断发展会间接地带来社会上其他类型企业成本的畸形提高,与油、电、电信等产品或服务提供相关的央企则是明显的例子,这些企业发展了,实际上导致了社会成本的不合理现象加剧。此外,“长子”之间的斗法,导致的一些怪现象,则显得更加不可理喻,严重影响着央企的社会形象,目前出现的一方面是“电荒”,一方面则是发电设备开工不足,就是这方面问题的明证。

  五年成“世界一流”绝非易事

  审视与优化重组的效果,实质性推进企业的业务模式创新是央企面临的重要任务。近期对于过去几年“扶大灭小、大干快上”的重组思路已经调整,瞄准做优做强的方向,应该讲是及时的。但是对于过去重组的效果不进行深刻地反思和调整,仅仅希望通过一些政策的“加法”来消化一些不良状况是不太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真正推进央企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很多的央企重组,仅是简单的范围叠加的“物理反应”,没有推进内部有机整合的“化学反应”,客观上导致内部运作流程人为复杂、效率低下。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进行的重组相当一部分是采取业务相近的企业进行“合并同类项”,合并之后没有进行内部必要的整合,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央企内部不同兄弟子公司就是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怪现象!

  从业务领域角度看,一些央企对于房地产领域的热衷程度远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业务的培育方面、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说的远多于做的。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央企业务模式的守旧和缺乏创新动力是令人担忧的。

  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内外兼修,瞄准“世界一流”的方向练内功是央企未来五年的理性选择。五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寻求规模上的突破是可能做到的,但是要寻求系统的突破和提升,则绝非易事。

  我国的央企改革需要有个清晰的规划,需要对于央企的地位和定位做出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定位未来五年央企的改革则是关键。依靠行政垄断来获取利润,不会成为一流的企业;依靠“选择性”的国际接轨,也不会造就卓越的企业;依靠行政化的运作体系来维持运作,也不会打造伟大的企业。

  “世界一流”应该是央企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世界一流”的标准不应该被异化,被“选择性”地解读。央企应该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积极有效推进改革、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内部运作体系、打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真正练好内功,做到内外兼修,央企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在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