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保障房乱象背后的权力瓜分

2011年05月25日 15:32 来源:晶报

  杨耕身专栏   杨耕身专栏

  总有一种力量,使一些人比多数人更平等,使一些人比多数人更优先地受到保障。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叫它权力。

  近期,许多地方被曝存在保障房“被骗购”、“被团购”、“被倒卖牟利”等分配乱象。审计署201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了廉租房。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各地在保障房分配准入、公示、管理、退出等四大关节都面临难题,分配机制建设步伐缓慢。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保障房分配亟待“治乱”,公正、公平地切分“蛋糕”,不仅关系千家万户“住有所居”梦想的实现,更考验政府的公信力及社会管理能力。

  说是“分配乱象”,其实自有规律。它只是权力大规模介入并搅局的结果。譬如在陕西山阳县,在900多名经济适用房申请人公示名单中带职务者多达100多人,这些“团购者”中不乏“乡长、镇长、执法队长、所长”,还有的直接标注了“科员、副科、科长”等字样。同样在近日受到高度关注的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事件中,当地有关部门承认,有百余名以机关事业单位名义申购的人员。

  不是说公职人员必然要排斥在保障房之外,而是在这个社会中,最欠缺保障的肯定不是公职人员群体。不是说权力的介入必然就有问题,而是权力总是以有问题的方式介入。这是一次权力对于公共资源的瓜分。在这种瓜分盛宴的背后,必定有着许多弱势者的失落。这也正是一位论者所指出的:这些年来,总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什么都不失落,福利分房他们赶上了,出国潮他们赶上了,经商潮他们赶上了,房地产升值热潮他们赶上了,到如今,保障房他们都不肯放过,他们占尽了双轨制的便宜,他们也占尽了某种利益输送渠道的便宜。

  奥尔森说过,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只要巧取豪夺比生产建设来得容易,掠夺活动就会使投资、分工、合作等创造活动萎缩,经济就会不发达,社会就会贫穷。由此而言,我们将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在新华社报道中,记者历数的保障房分配“四大难”,如科学设置准入门槛难、公开透明监督难、管理难、再分配时退出难,看起来的确是保障房分配方面突显的问题所在。但更大的问题却不在这里。当在一个社会或一种体制之下,权力总是不能洁身自好,总是成为那个最贪婪、最没有底线、最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利益群体,其实任何技术的处理都无法遮挡他们狂欢的意志。换句话说,当权力主导依然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果权力依然得不到应有的管束,那么即便再怎样科学地设置保障房分配方案,它都难以抵挡来自更大层面以及各个向度的权力入侵。

  权力过大,而权利又太过孱弱。权力总是无视权利,而权利永远无法遇上可以说服、可以改变的权力意志。这便是保障房的症结所在,也是今天社会诸如食品安全、强制拆迁等问题的症结所在。显然,关于约束权力,关于以权利制衡权力,远不是一个技术的修补可以改变的,而是需要通过体制的改革才可能触动的。而在这方面,我们总是说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