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何志成:滞涨不是经济危机 却更可怕

2011年06月03日 11:30 来源:财经网

  滞涨是什么经济现象?过去我们讨论滞涨经常陷入这样的逻辑,即滞涨有量化标准,应该是CPI指标高于GDP。但有一个现实却告诉我:目前美国、英国、欧元区等都是CPI高于GDP的,连日本在摆脱通货紧缩之后,经济增长都是低于CPI的,但为什么没有人写文章说这些经济体已经进入滞涨区,相反,对高增长的中国却到处发出有可能硬着陆或进入滞涨区的警告。很显然,经济增速低于CPI增速并非滞涨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主要标准。但当我们研究了中国的现实之后,可以发现,中国的情况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经济降速斜率与CPI的上升曲线在急速地靠拢,这个剪刀差急剧缩小的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向我们发出来滞涨降至的最初信号。

  在本周与几位经济学家讨论滞涨问题时,贺铿告诉我:滞涨只是个经济现象,而非理论界定,无论是中国经济学界还是国际经济学界对“滞涨”的经济学定义都没有清晰完整的表述。所谓滞涨现象依据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综合经济现象,即:通胀率居高不下,经济失速,失业率高启,股市暴跌后持续低迷,对刺激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曰,积极政策刺激的只是通货膨胀,实体经济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大。

  因此,提出滞涨经济是对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创新,因为它从根本上推翻了凯恩斯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高通胀一定伴随经济的高增长以及高就业,同时也反驳了弗里德曼关于“通货膨胀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的理论——货币现象说到底又是什么呢?这很关键。

  美国发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滞涨现象指出了一个现实:高通胀未必一定伴随经济过热,更未必伴随经济的高成长、高就业率,很多时候高通胀却与股市的熊市相伴随。在通胀率开始攀高时,经济可能趋热,股市和房市也成为躲避高通胀预期的首选之地,但当通货膨胀率仍然处于高位的时候,经济增速却可能突然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盈利能力普遍降低,资本市场更是出现萎靡不振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往往与货币政策急速紧缩相关,紧缩的政策没有管住通胀,却抑制了经济,产生滞涨。在滞涨的经济环境中,通胀率不会出现奔腾式的高涨,因此也不会出现通胀率的大幅度回落,所以说,滞涨与“衰退”和经济危机是有一点点差异的。它不是经济危机,却比经济危机更可怕。为什么,因为当滞涨出现时,对紧缩政策很敏感,对宽松政策却无动于衷:当经济增速出现连续下滑,需要政策转向时,实体经济却对流动性闸门打开不敏感,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大幅度地刺激物价和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导致经济下滑而资产泡沫泛滥,为更深刻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到此可以为滞涨“画像”了,它是:宏观经济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盈利普遍下滑,倒闭企业非正常增加,就业率不增反降,企业从盲目增加库存变为抛库存,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长期萎靡不振,甚至出现长周期的熊市。针对这种经济顽症,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很棘手,因为宽松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基本无用,刺激的只是资本市场泡沫。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成为下一个风险源,宏观经济处于高危险的状态中。这种组合型的经济现象,就是典型的滞涨。

  由于宏观经济一旦进入滞涨区将很难摆脱,因此我才特别担心,才不断地提醒。但是,我也注意到中国很多经济学家并不担心,甚至将我的担心斥为“乌鸦嘴”。他们的理由主要是两点:中国有强大的政府干预机制,可以随时启动超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旦发现经济增速真的出现危险的下滑态势,政策面会随即松动,放开贷款和投资,于是中国经济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立即会恢复高速增长态势;二是全球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出口会继续拉动中国经济。但我强调,未必,这一次更未必。上面已经讲了,当滞涨加剧后必然产生一个最典型的经济现象,就是对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麻痹——若当滞涨发生后再启动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救市”,刺激的只是通胀,是资产市场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反而很差。其实,这种情形已经有过一次预演,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开始积极救市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也刺激了GDP,但刺激更多的是房地产市场,涨了大约3-4倍,物价更是走向失控。这种“大跃进”式的救市,有着大教训,更何况,2008-2010年,中国经济还没有滞涨危险,现在又不同。预计,未来的任何刺激政策都只能微调,不会再出现又一次流动性大泛滥,不会让货币大泛滥再度刺激通胀,让房地产市场再来一次大逆转。因此,除非未来经济下滑很多,很急,否则政策面会选择牺牲经济发展,适度放任“高通胀”,于是滞涨环境反而会“被延长”;同时,滞涨在新的经济时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全球性。中国进入滞涨区,会将很多国家拉入滞涨区。更何况,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非常脆弱,还有欧债危机和美债日债危机的阴影,一旦中国经济出问题,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高增长发动机失效,全球经济都难以维持正增长,甚至会引发更大危机——尤其是债务危机。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滞涨风险的主要理由——一旦中国经济进入滞涨区,会折磨我们很长时间,包括引发更大危机。

  何志成为农行高级经济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